中国机电商会已多达7次提交行业抗辩意见,这一情况凸显出欧盟反补贴终裁结果存在严重问题。欧盟的终裁结果中存在错误认定,这种错误认定可能是基于不准确的调查数据、不合理的评估标准或者对中国机电行业实际情况的误解。中国机电商会的多次抗辩,表明该终裁结果对中国机电企业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影响到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公平竞争。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国际贸易中正确裁定补贴相关事宜的重要性,错误的认定可能引发贸易摩擦,破坏正常的贸易秩序。
当地时间29日,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发布终裁公告,决定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将于31日正式生效。
就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简称:中国机电商会)今天发布声明称,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非常遗憾。
根据欧委会发布的公告内容,三家中国电动汽车抽样企业最终反补贴税率分别为17.0%、18.8%、35.3%,合作企业平均税率为20.7%,不合作企业税率为35.3%。
中国机电商会对此表示,欧委会并未在终裁公告中纠正之前的诸多错误认定,除程序上严重缺乏透明度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背离规则和以往实践进行抽样带来的底层代表性问题,也未对欧盟产业损害指标进行客观分析,因果关系依然存在错误认定。欧委会对本案作出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客观的认定,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和欧盟反补贴相关规则。
自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立案以来,中国机电商会代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向欧委会提交7次行业抗辩意见;带领3家抽样企业2次赴欧参加听证会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与欧洲及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相关汽车行业商协会开展面对面沟通与对话,呼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8月20日,欧委会发布终裁披露,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终裁披露后,在12家电动汽车企业授权下,中国机电商会按照本案调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业向欧委会提交价格承诺方案。
自9月20日起的20多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