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重大发现:新物种1》
中国科学家近日取得重大发现,成功发现了一个新物种。这一成果如同在生物多样性的神秘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科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野外考察、样本采集、细致的基因分析与比对等严谨的科学研究流程。这个新物种的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构成,它可能在食物链中占据独特位置,对生态平衡有着特殊意义。同时,这一发现也展示了中国在生物探索领域的卓越实力,激励着更多的科学家深入探索未知生物世界,进一步丰富人类对地球生物的认知宝库。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英文学术期刊《动物分类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2016年在南海发现的一个与幽灵蛸相近的物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基因的比较分析明确其与幽灵蛸存在明显差异,确定其为新物种,并将之定名为“拟幽灵蛸”。
在生物分类上,幽灵蛸是幽灵蛸目幽灵蛸科幽灵蛸属动物,也是此前唯一被广泛认可的幽灵蛸目现存物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邱大俊介绍,1903年德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楚恩最早在深海发现了幽灵蛸,其常生活在水深600至900米之间,这个深度光线几乎无法到达,水体中氧气含量很低。
2016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海南岛东南海区800至1000米水深采集到一个标本。研究团队将它与幽灵蛸进行形态比对,发现其尾部形态、下角质颚形状、发光器位置等与幽灵蛸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基因分析,发现它与幽灵蛸在进化树上是两个遗传距离较大的分支,证实采集到的标本是一个新物种,成为幽灵蛸目已知的第二个现存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