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仪式感满满》
小寒节气悄然而至,整个世界仿佛被注入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清晨,人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出门,那是小寒独有的问候。集市上,冒着热气的腊八粥是迎接小寒的传统仪式,软糯的米、丰富的果仁,每一口都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老人们会念叨着小寒要补冬,于是炖锅里开始炖煮着营养丰富的羊肉汤,香味弥漫在屋中。不少人家还会在这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换上新的窗花,红色的窗花在寒窗外摇曳,满满的仪式感,这是对小寒节气的敬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5日,福州迎来小寒节气。小寒节气福州有何习俗?为此,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
据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福州人过小寒,有满满的仪式感。
仪式感一:铁铸火锅。福州人吃饭很讲究,不仅要有饭有菜,更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暖身又暖胃。旧时福州人家里会备有一口铁铸火锅,到了小寒节气,福州人便会拿出铁铸火锅,把煮好的菜汤倒进其中,伴随着热气升腾,香味扑鼻,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仪式感二:竹编火笼。如今,市民有暖手宝、电热毯、暖风机等取暖神器。而在过去,福州人的“取暖神器”是竹编火笼。
竹编火笼由竹篾编制而成,内部有盛木炭的地方,是陶土制或铁制的钵,寒冷的时候将双手放在笼子上即可取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台江冬天的巷弄里,常常有老人靠着斑驳墙壁晒太阳,他们有的双手捂在火笼口,或双脚放在火笼上面,十分惬意。在有些地方,新人结婚时,火笼还可以作为陪嫁,传递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与祝福,成为承载美好寓意之物。
仪式感三:姜姆丸。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小寒节气,为了御寒,人们制作御寒小吃“姜姆丸”。用糯米磨成的粞,搓成小丸,放入油锅内炸熟后,再放到用生姜碎与红糖熬成的“姜姆汤”里,这就是“姜姆丸”。福州人认为“姜姆丸”是热性,平时吃“姜姆丸”会上火甚至会流鼻血,而在天寒地冻时吃能够暖身御寒。(记者 林舒颖 郑瑞洋)
上一篇:包美涓:架好产教融合“立交桥”
下一篇:福州:“庙”趣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