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住建局与企业代表共话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福州市住建局积极搭建平台,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会上,气氛热烈而积极。住建局深入倾听企业声音,企业代表们踊跃发言。双方围绕建筑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建筑理念推广、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多方面展开交流。住建局表示将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企业代表分享了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也提出了面临的困难,如成本压力、技术转化等。这一对话为福州市建筑业朝着更绿色、更创新、更具竞争力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沟通基础。
福州新闻网1月3日讯(记者 谢敏/文 林鸿杰/摄)“如何像造汽车一样造好房?”……1月3日,“现代化新型建造方式”——模块化集成装配式建筑及建筑光伏一体化现场研讨会在福州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国际联盟交流中心召开。
会上,围绕“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助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话题,省、市住建部门与建筑业企业代表共话未来。
研讨会由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邀请福建省住建厅建设工程造价总站参会,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建国际投资(福建)有限公司、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远东光伏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及福州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
市住建局副局长杨学敏在致辞中指出,绿色建造方式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分享启发探索装配式发展的新思路,也希望广大的业界人士和建筑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推动福州装配式建筑发展,助力福州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琼介绍模块化新型建造方式,并分享典型项目案例。“什么是模块化建筑?就是像造汽车一样在工厂里生产房子,将建筑分成若干空间模块,模块内的一切设备、管线、装修、固定家具均已做好,外立面装修也可在工厂内完成,之后运输至现场组装成的建筑整体。”他说。
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项目和深圳龙华区华章新筑社区项目是中建海龙在模块化新型建造方式上的经典之作,快速高效又兼具绿色低碳的特点。“老旧小区原址提升改造是一个大难题,我们采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技术,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双线并行,将主要施工任务从施工现场搬进工厂内,90%的工作在工厂内完成,最终原本需要15个月的工期压缩至3个月。”王琼讲述了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三个月从“危房”变“新楼”的故事。
同样高效完工的还有深圳龙华区华章新筑社区项目。“5栋百米高楼,274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共6028个模块,我们仅用时365天便完成竣工验收。”据他介绍,这是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保障性住房,也是全国第一个高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层保障性住房项目。
远东光伏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董事王法智介绍了公司为建设低碳建筑而自主研发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建材产品以及应用场景。“里子好、面子美、底子强、自重轻。”该系列产品被称为“会发电的建筑艺术”,集光伏发电、隔音降噪、外观定制、经久耐用、保温隔热、抗风防水等功能于一体。
活动最后,与会嘉宾参观模块化新型建筑的模型,并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未来项目在福州落地合作的可能性。
据了解,福州市住建部门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工作,而装配式建筑是实现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节能低碳、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基地7家,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16家,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生产基地2家。同时,福州市还拥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企业(基地)7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至今,福州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达2315.23万平方米,占比持续增长,排名稳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