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三普”复查工作已全面完成,这是福建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复查工作中,工作人员精心组织、细致排查。他们深入福建的各个角落,对之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的文物进行全面复查。通过严谨的核查,进一步精准掌握这些文物的现状,包括保存状况、周边环境变化等。这不仅有助于更新文物信息数据库,更为后续的文物保护规划、修缮及合理利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让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记者近日从省文物局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福建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已调查新发现文物3195处,“三普”复查率达100%,为全国第三个完成“三普”复查工作的省份。
“三普”复查工作是指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所有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逐一开展数据复核、整理,通过现场勘查、文献比对和科技分析,对文物的年代、类型、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了细致校验,以确保文物数据的精确无误,为后续文物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复查,是“四普”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8个月的调查工作中,全省384支普查队伍通过无人机、实时差分定位技术等手段对文物本体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划定文物矢量图和本体边界、绘制单体平面图、拍摄影像资料等,完成大量基础资料的采集;普查队员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八闽大地,让文物资源“家底”更清晰。(记者 赵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