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时51分,我们迎来了夏至,这一时刻的夏至是228年来最早的一次。夏至的早至,仿佛是时光奏响的独特音符。它意味着北半球的白昼将达到最长,太阳的热情在这一天达到极致,阳光近乎直射北回归线。大地上,处处都将被这浓烈的夏日气息所笼罩。田野里的作物在充足的光照下蓬勃生长,大自然的生命活力以一种热烈的方式展现。这一早到的夏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信号,让我们尽情感受夏日独特的魅力。
今天4时51分夏至 228年来最早
福州夏至习俗:吃面、晒冬衣
今日4时51分,福州正式迎来夏至节气。这是228年以来出现的最早夏至。上一次比这更早的夏至,发生在1796年6月21日2时42分。
福建省天文学会新闻发言人潘小清告诉记者,天文学上的夏至是指太阳到达黄经90度的时刻,为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日。在天体运行与历法规则影响下,每年夏至的时刻都不太一样。
“太阳每隔大约365.2416日会通过夏至点,比一般年份的365天略多一些,因此夏至时刻每年都会延后约6小时。但闰年多出了2月29日,所以闰年夏至反而比前一年提早约18小时。2024年是闰年,再加上其他复杂的历法修正规则,于是今年出现了228年以来的最早夏至。”潘小清还介绍,现在3712号太阳黑子群刚好在日面南半部,面积巨大。夏至当天下午,他们将邀请天文小组学员到青少年天文台观测。
夏至这天,福州有什么习俗呢?据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福州有两个特色习俗。
习俗一:吃夏至面。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福州人一般喜欢用鸭汤泡面条。鸭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
此外,夏至前后,各类瓜果上市。冬瓜、丝瓜、西瓜、番茄、空心菜等果蔬,成了福州人夏至节气的家常便菜。
习俗二:晒冬衣。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夏至之前,南方经历雨季,房屋里潮湿发霉。夏至日照最强,各家各户在夏至这天晾晒过冬的衣服、被褥、皮箱等物件,除湿去霉,俗称“晒霉”。(记者 郑瑞洋 林舒颖)
上一篇:福州:做好“加减法” 求新更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