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鼓楼区积极开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区内众多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的区域、建筑等等待着细致的梳理与发掘。普查工作犹如一场文化探索之旅,工作人员将深入大街小巷,对古建筑、历史遗迹等进行全面盘点。通过此次普查,不仅能精准掌握区内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等,更能深入挖掘鼓楼区背后的历史文化脉络,为文物的保护、传承以及合理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福州新闻网4月14日讯(记者 李琪)4月14日上午,鼓楼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仪式在三坊七巷举行。鼓楼是文物大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24处(343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26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此次时隔十多年再次开展文物普查,有助于全面掌握鼓楼区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明确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价值特征和保存情况,为精细化、科学化制定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制度提供依据和支撑。
启动仪式在三坊七巷北入口处举行。池远/摄(来源:影像福州)
启动仪式上,文物普查员代表宣读倡议书,呼吁全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文物普查工作、保护文化遗产。 随后,各级领导和文物保护专家共同上台,为普查小分队授旗,象征着鼓楼区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开始。
据了解,根据前期省、市政府工作部署,鼓楼区成立了福州市鼓楼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组织成立了鼓楼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伍,将深入文物点实地调查,摸清文物家底。
现场开展的文物普查宣传活动。池远/摄(来源:影像福州)
“鼓楼区将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和数据库,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摩崖题刻等野外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和管理,打造鼓楼区文物分布数字地图,与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鼓楼区文体旅局局长朱嘉希表示,鼓楼区还将结合文物保护志愿活动,持续打造“听鼓楼·说古厝”宣讲活动品牌,通过专题讲座和实地讲解不断吸纳文物志愿者,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