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会客厅|郑斌彪:流行文化中的“闽派”力量》聚焦于流行文化中的独特“闽派”力量。郑斌彪在会客厅的分享犹如一把钥匙,开启对“闽派”流行文化深入探究之门。闽派在流行文化的浪潮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它或许蕴含着福建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元素,又巧妙地融合现代流行的表达形式。这一力量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独特的艺术风格、音乐类型,还是别具一格的影视创作等,都展现出福建地区在流行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与魅力。
本期嘉宾
郑斌彪 出生于福州鼓楼,著名影视经纪人、影视投资人,海西传媒集团创始人。现任福建省文化文艺发展顾问、福建省文化和旅游促进会副会长、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福州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他创立的海西传媒集团是一家以艺人经纪为核心,同步发展影视投资制作、音乐投资制作、文化产业投资的综合型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正逐渐成为“闽派”文化企业的新锐力量。
郑斌彪携艺人亮相海西中外电影人之夜活动。
他是知名金牌经纪人,为人踏实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他打造的综艺节目、偶像明星却频频出圈,《种地吧》《绷不住了啦》等热门综艺接连成为业界爆款。
作为文化娱乐业少见的闽籍企业家,郑斌彪一手创办的海西传媒集团,一步步成长为旗下拥有近两百名艺人团队、涵盖七大业态的全产业链传媒公司,体量不小,“声量”更大,引领着流行文化潮流风尚。
在冷静和喧嚣之间,郑斌彪始终坚守创作文艺精品的初心,以演艺经纪业务和实体产业融合赋能城市发展,也为传播闽都文化和讲好闽商故事贡献“星”动能。日前,郑斌彪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爆款节目的幕后策划人
继真人秀《种地吧》第二季于去年夏天收官,运动少年成长类综艺《我的主场》又于去年秋天在爱奇艺平台接档播出,延续火热势头,被视为又一具有爆款潜力的综艺作品。这两档节目,海西传媒均参与出品。
一档爆款综艺是如何诞生的?幕后策划人之一郑斌彪分享了《种地吧》的策划初衷:“做文化类节目,首先要考虑教育意义。国家一直宣传粮食安全,但城镇化让人们远离了土地,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可能水稻和麦子都分不清,更不要谈对粮食安全的理解。”
海西传媒集团参与出品的爆款综艺《种地吧》。
2023年,海西传媒参与出品、以“三农”为题材的真人秀节目《种地吧》播出,将人们的目光拉向了乡村。参加节目的十位少年通过层层选拔,组成了“十个勤天”团队。他们有不同学历背景、人生经历,有的甚至高中没毕业,但郑斌彪看中了他们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敢拼敢闯,勇于逐梦。
190天时间里,十个少年组成的“种地小队”,亲身参与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直播带货、创立农夫集市,展示真实的土地和耕作,在142亩的土地上收获66.62吨粮食,在全网爆火成为现象级国民IP。
年轻人和土地的鲜活叙事集合了乡村振兴、创业、梦想和成长等热门话题,节目不仅获得了口碑和效益的双丰收,其取景地杭州西湖区三墩镇也一夜走红,当地农旅事业喜迎“泼天流量”。
近年来,海西传媒参与制作了《了不起的兽人族》《胜利的游戏》《没想到吧》等综艺节目,以及《也平凡》《鳄鱼与牙签鸟》等电视剧作品。在郑斌彪看来,《种地吧》获得的巨大成功,是社会情绪和故事主题共振,激发了人们的深度共鸣。
综艺节目《我的主场》也延续了成长和梦想的主旋律叙事,郑斌彪说:“综艺节目的粉丝群体大多是年轻人,我们希望在给观众带去笑声的同时,也传递贴合时代精神、积极温暖向上的价值观。”
郑斌彪在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言。
诚信拼搏 书写闽商创业故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福建企业家敢为人先、爱拼会赢、诚实守信、恋祖爱乡的特质,孕育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闽商名片。带着这些特质,郑斌彪也写下了自己的创业传奇。
2004年,郑斌彪从福建移动辞职,成立了自己的音乐版权公司。当时,正碰上移动彩铃业务爆火,初生牛犊的郑斌彪一头闯进了音乐市场,他打造的《秋天不回来》《该死的温柔》《感动天感动地》等曲目火遍大街小巷。郑斌彪不无感慨:“也许是运气使然,我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最蓬勃的阶段进入了这个行业。”
2011年,北漂的郑斌彪以“海西”为名,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吸引了王祖蓝、张绍刚等加盟。巧的是,同年11月,《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相关报道,宏图正在眼前展开,一切都欣欣向荣。直至2020年,海西传媒首次通过《快乐大本营》闯入大众视野时,签约艺人已近两百人,跻身全国规模前三。
身在演艺“江湖”,郑斌彪练就了一双识人慧眼——主持人张绍刚复出后,在《奇葩说》《吐槽大会》等节目寻到了事业“第二春”;歌手刘维沉寂十多年,一直不温不火,靠着在《中国好歌曲》的突出表现找到了翻红的机会;体操奥运冠军刘璇退役后,成功转型演员、女企业家……郑斌彪擅长发现每个艺人身上的闪光点,入行多年从未和艺人打过官司,这源于他严格的选人标准,“我只和人品好的艺人合作”。
郑斌彪和艺人王祖蓝的合作,正是他践行这一标准的印证。两人相识于《奔跑吧兄弟》节目录制,但并未一开始就有合作。在慢慢接触中,两人发现对方都喜欢公益,在生活中对长辈都很孝顺,从人品到生活经历、处事原则都很相似,一年后双方才正式成为合伙人。
从2011年成立的后起之秀,到如今后来居上,成为业内翘楚,在郑斌彪看来,诚信至上,和合共生,新时代的闽商精神在海西传媒的发展中一脉相承。
早在创立之初,海西传媒就联合手工艺创作、蓝天下等10余家国内顶尖传媒企业发起“艺人经纪联盟”,整合共享行业资源人脉,投资影视综艺项目,给演艺工作者提供更多工作机会。郑斌彪合作过的艺人包括张绍刚、王祖蓝、龚俊、刘璇、李诞、刘维、“十个勤天”、郭晋安、林月、李木子等。
海西传媒集团福建分公司的三层小楼,坐落于福州闽江之心茉莉大街广场,在企业的展示柜里,记者看到一张张烫金奖状,见证着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的拳拳之心。虽然事业重心在北京,郑斌彪始终心系家乡,事业有成的他喜欢带着旗下艺人一起做公益。2017年至今,郑斌彪带领海西传媒集团及旗下艺人,向社会各界捐赠超500万元。2021年,郑斌彪向福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向福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100万元。
发掘文化内涵 唱响闽都之声
在海西传媒福建分公司的大门口,“海西传媒集团”“福州文化产业商会”两面招牌熠熠生辉。
2022年,海西传媒联合百余家优质文化企业发起成立福州文化产业商会,郑斌彪当选首届商会会长,致力于引导文化企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快融合创新,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福州闽都文化和闽商文化品牌。
“榕树下、青石路,游子的脚步,月光倒映出砖墙的纹路。茉莉花、巷子处,古厝亭台路,三山一江渡,聚九州的福……”2022年9月,由著名歌手张杰演唱的福州城市形象曲《福》一经发布就在线上线下获得广泛传唱。
这是郑斌彪牵头文化产业商会为福州量身打造的“五个一”项目之一,包括“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场文化活动、一部电影”。郑斌彪本人也参与了《福》的填词:“我们提炼出最具福州特色的文化IP,如三坊七巷、白塔、阿嬷的肉燕等,围绕福州人对故土的思念,走多远也忘不了的情愫为主线,写了这首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让彩云之南成为无数人的心之所向;综艺《向往的生活》频上热搜,带动杭州桐庐合岭村变成热门景点……综艺节目和地方文旅经济的双向奔赴,让各地文旅部门竞相抓住“跟着演艺去旅行”的热点,福建也提出打造东南演艺高地和两岸流行文化中心,将演艺市场纳入文旅经济新赛道。
文化如何赋能一座城?郑斌彪认为:“文化具有‘小体量、大声量’的优势,在提升城市美誉度、文化影响力、汇聚产业上下游等方面可以发挥溢出效应,往往能产生‘以小博大’的效果。”
自从受聘为福建省文化文艺发展顾问后,郑斌彪将更多演艺资源向家乡倾斜,“海西力量”正在福州汇聚——
海西传媒全年在闽江之心举办12场文艺活动,人气艺人频频助阵;承办海峡两岸青年艺术节,以音乐为媒架设两岸文化之桥;海西艺人鹭卓、卓沅参演《福建有点甜》城市宣传片,品尝福州汤圆、茉莉花茶、闽菜等,以美食为载体,展示福州城市个性;《我的主场》《少年出游记》节目解锁晋江、福州、平潭城市风光,《寻声而来》邀请原创音乐人以音符为笔,描绘闽地故事……
精彩还在继续,郑斌彪的许多计划已经“在路上”:“接下来,‘十个勤天’演唱会福州站即将举行,我们还会和闽越水镇合作开展文化活动,为福州发展文旅经济注入‘星’动力。”
二十年如一日,郑斌彪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在流行文化的版图上,以一己之力留下了闽商的印记,也将助力闽都文化继续出圈出彩。(记者 朱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一篇:福建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