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膜千金”,骑手寒心》
在某些外卖配送场景下,出现了一种“一膜千金”的现象。商家为了保证餐品的密封性和温度等,在外卖包装上加了一层保鲜膜,这本是正常操作。然而,当这层膜被赋予不合理的意义时就变了味。有的商家要求骑手如果膜有破损就得赔付高额费用,这让骑手们深感寒心。骑手们在配送过程中面临各种不可控因素,道路颠簸、意外碰撞都可能导致膜的破损,而这却要承受沉重的赔付代价,这不仅不合理地增加了骑手的负担,也凸显出管理与要求上缺乏人性化考量的问题。
一个单子挣几何,塑封破损赔三千。
据1818黄金眼报道,闪送平台的骑手李师傅,最近接了一个订单,从杭州一家华为体验店送一件东西到另一个华为体验店,这一单李师傅能收入20多元。当时,李师傅并不清楚送的是什么,接单时的照片显示,一个红色外包装的产品,被放在一个白色手提袋里。李师傅将手提袋放在电动车后面的外卖箱子里,送到地方,服务人员检查完之后,把验证密码给了李师傅。这时,该单子已经完成,然而,当李师傅走到门口的时候,对方说外包装有个磨损的瑕疵。
原来,这个单子送的是一件平板电脑,送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店家没有进行二次包装,也可能因为李师傅在送的过程中路上有颠簸,导致外包装外面的塑封膜有一处破损。商家表示商品影响二次销售,价格15000多元,要求李师傅赔偿15000多元。随后,闪送平台将李师傅卡里的2400多元给冻结了,还限制了李师傅接单。最后,经协商,对方做了让步,李师傅赔了3000元。
看到这则消息,有网友炸锅了:“以为盒子破了,原来是塑封包装膜破了,竟然敢要3000元。”“大哥还不如花15000元把这东西买下来,自己再卖掉,估计怎么着也损失不了3000元吧?”“你们以后卖塑封好了,这来钱多快啊,卖什么手机平板啊,一个塑封要别人赔3000元。你们知道骑手风里来雨里去的,要干多久才能赚够3000元?”
这是什么遥遥领先的塑封膜,破了一点就要3000元?既然这个膜如此重要,为何不在发货前进行更为严密的包装?为何要让骑手承担本应由发货方负责的风险?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当骑手将货物送达后,收货方已经通过平台提供了收货码,这本身就意味着对货物的初步验收与认可。然而,在事后发现问题时,收货方却将责任完全推给了骑手。这种做法,不仅缺乏诚信与担当,更是对骑手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与践踏。如果每一次配送,都要让骑手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与责任,那么又有谁愿意从事这份辛苦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呢?
平台的失职,更是让骑手寒心。作为连接发货方与收货方的桥梁,平台有责任确保每一次配送的顺利进行与货物的完好无损。然而,在这次事件中,平台却未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李师傅的收入仅有23.98元,却要承担高达3000元的赔偿责任,这显然违背了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平台在这起事件中,未能充分保障骑手的权益,甚至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先冻结骑手账户,后随意调整赔偿金额”的不合理行为。这种做法,不仅让骑手感到心寒与失望,更让平台的公信力与责任感大打折扣。
一膜千金,照见世间万象,更照见世道人心。愿商家多一些同情心,愿平台多一些责任心,愿世人多一些公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