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热议。寒假期间,班主任本想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氛围等情况,然而却被家长以多种理由拒之门外,如工作忙没时间接待、担心打扰家庭生活等。对此,教育局表示家访并非强制行为。这一事件反映出家校之间在沟通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班主任家访的热情被泼冷水,另一方面家长也存在顾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在家访的必要性与家长的意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日,“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发文称“成天上班,没有时间也不想花心思应付家访”,也有人自称教师表示“普通老师也不想主动家访,都是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
据新民晚报,家住长宁区天山路的朱女士说:“每家有每家的具体情况,比如我们家三代同堂,居住环境十分局促,而且我是单亲带娃,这些都是不想让老师知道的隐情啊。老师一家家去家访,怎么可能不对每家的经济条件、家长背景、家庭关系留下主观印象呢?一旦老师的脑海里有了这样的观感,真的对教育有利吗?真的不会影响到公平教育吗?”
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2月8日,长宁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表示,家访是学生家庭与学校交流的重要途径,为孩子更多成长。另外家访有多种形式,“如果不想班主任到您家里家访,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约到其他地方,还可以来到学校来做一个家校沟通。”其称,家访并非强制性的,但拒绝家校沟通对孩子不一定有利。
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贞说,入户家访遭遇“芝麻不开门”,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家长的决定,并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深入沟通,了解拒绝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家长提出的原因做出解释,消除家长的顾虑。
要向家长强调家访的目的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家校共育。若家长仍坚持拒绝,可提出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会面,从而保持家校之间沟通渠道的顺畅。同时,班主任要经常性地通过不同途径将学生的在校表现传递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总之,班主任要以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工作方法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