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上演“三国杀”,那可谓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政治博弈大戏。沙特、伊朗、阿联酋等国在这片土地上展开激烈角逐,其看点十足。一方面,沙特与伊朗这两个中东地区的重要力量,长久以来因地缘政治等因素龃龉不断,如今的交锋充满了火药味,双方都在努力展现自身影响力,争夺地区主导权。另一方面,阿联酋等国则在其中左右逢源,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外交策略,寻求着最佳的利益平衡点。这场“三国杀”不仅关乎各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更对中东地区的格局走向产生着深远影响,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这两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沙特首都利雅得,美乌、美俄在这里举行了“马拉松式”的会谈。
3月23日,美乌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闭门磋商;24日,美俄代表团在同一地点开启“专家级谈判”;25日,美乌又进行了新一轮关于俄乌停火的会谈。
你方唱罢我登场,美俄乌三方上演了一场罕见的“酒店穿梭外交”。
3月24日晚间,美俄谈判代表结束在沙特利雅得的谈判。
这是俄乌双方开战以来首次由第三国斡旋的平行谈判,也是落实本月18日美俄元首通话内容的安排之一。(另见本号文章《这通电话过后,俄乌停火进程可能要加速了》)
三方会谈,与此前有何不同?
总的来看,此次三方会谈层级有限,本质上更像是一种技术性会谈,而非战略决策层面的政治会谈。
代表团成员。
相较前几次美、俄、乌的接触,出席此次会谈的人员级别并不高。
美俄会谈中,俄罗斯派出了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拉辛,以及俄联邦安全局局长顾问别谢达。
会谈前俄媒分析称,俄方代表团未包括外交部门主要代表,却有情报安全部门代表,这意味着美俄双方将围绕军事情报等特定议题展开谈判。
乌克兰则派出了由军方、外交官和能源官员组成的代表团。
参加会谈的代表团成员包括乌克兰防长乌梅罗夫、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帕利扎和若夫克瓦、外交部国务秘书卡拉谢维奇和能源部副部长科列斯尼克。
美国则派出了由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主任安德鲁·皮克和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安东领导的代表团。
会谈时间。
首日举行的美乌会谈,从媒体报道的时间上推算,自会谈开始至结束持续约5小时。
而后一天的美俄会谈,时间相较前一天则长得多,超过了12小时,创下近年来双边谈判时长之最。
而在美俄会谈结束后,美国和乌克兰团队又举行了新一轮会谈。
有消息称,双方旨在讨论暂停对能源设施和民用基础设施的远程攻击,以及停止在黑海发动袭击以确保商业航运安全等细节问题。
会谈地点。
与3月11日美乌会谈设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不同,此次三方会谈选在了沙特首都利雅得。(另见本号文章《为什么是沙特?》)
早前,美方原计划以穿梭外交的形式,同时穿梭在俄乌代表团之间,实时传递俄乌双方意见,但后来改为一前一后会谈。
在利雅得的同一家酒店内,俄乌代表团分处不同楼层,避免彼此直接接触。
美俄乌会谈场地利雅得丽思卡尔顿酒店外景。
美方代表则在双方之间扮演中间人,在尽力了解双方立场后,再分别与双方商议能在什么领域达成一致。
尽管乌方称此设计“务实高效”,俄方评价为“创造性接触”,但外界认为这样的安排存在两方面缺点:一是俄乌双方都可能会怀疑中间人偏袒对方;二是中间人传达信息时可能会出现误解和差错。
俄罗斯外交官协会副主席安德烈·巴克拉诺夫认为,美方将这种谈判形式定义为“穿梭外交”并不准确,这更像20世纪60年代阿以谈判中使用的“罗杰斯计划”(由美国时任国务卿罗杰斯提出)的翻版,双方代表不见面,通过特使保持间接沟通。
会谈焦点:黑海安全与监督机制。
尽管此前美俄乌三方均表示会谈顺利、富有成效,并表示本次会谈取得了部分进展,但在会谈结束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俄美在沙特利雅得的会谈内容不会公开。
紧接着,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奇若夫表示,由于乌克兰方面的立场,俄美双方未能在利雅得磋商后达成联合声明。
总的来看,俄乌要全面停火,可能还有很远的距离。
分歧一:黑海航运安全与粮食协议。
从各方面表态来看,实现黑海地区的海上停火、确保航运安全是本轮谈判的核心议题。
此前,乌克兰一直是全球主要粮食产地,每年能向全球市场供应约4500万吨粮食。
2022年7月,联合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达成《黑海谷物倡议》,允许通过安全的海上人道主义走廊,从乌克兰的港口向世界各地出口谷物、其他食品和化肥,以支持全球粮食价格稳定。
黑海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农产品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海峡与地中海相连。
但俄乌冲突发生后,乌克兰粮食运输渠道中断。2023年7月俄罗斯宣布,由于俄农产品出口仍面临障碍,决定退出《黑海谷物倡议》。
2024年9月,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在黑海水域发动导弹袭击外运乌克兰粮食的货船,这是俄乌冲突以来首次有运输粮食的民用船只遭导弹袭击。
此次三方会谈,对于有条件地恢复黑海粮食运输,俄乌双方可能难以达成共识。
乌克兰方面可能希望恢复黑海粮食运输,特别是希望俄罗斯“停止炮击乌克兰港口敖德萨、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
俄罗斯则可能希望欧盟部分解除对俄石油运输保险禁令,或者允许俄农产品通过土耳其海峡进入全球市场,又或者坚持俄罗斯对敖德萨港拥有“护航权”,乌方仅获有限出口配额……
分歧二:打击区域与监督机制。
可以预料到的是,在“全面停火”难以一蹴而就的情况下,此次会谈中美方正试图斡旋俄乌双方实现“部分停火”,但就算是这一点,也难以达成一致。
3月18日,在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特朗普提议俄乌双方相互承诺30天内不攻击能源基础设施目标,普京对此倡议作出积极回应,并称已立即向俄军下达相关指令。
然而在过去的一周内,俄乌双方仍不断使用无人机和导弹互相攻击。
3月21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斗仍在持续。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市遭到俄罗斯无人机的袭击。
也就是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对于在哪些设施可以继续被打击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对于已经达成的停火协议的执行程度也值得怀疑。
所以在此次会谈中,俄乌的这一分歧有可能仍未得到解决。
同时,有消息称,俄乌双方本次还在探讨建立由沙特、土耳其等第三方组成的监督小组,通过卫星图像与无人机巡逻监测双方的违规行为。
不过,俄方将乌军在乌东四州“俄控区”的一切行动都定义为“挑衅”,且该监督机制有没有强制约束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难以达成共识也就不足为怪了。
分歧三:领土争议仍未涉及。
根据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此次会谈并未直接涉及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归属问题。
但俄方代表强调“现有控制线”需被尊重,美方则试图将领土问题纳入后续“三方工作组”的业务范围,通过“和稀泥”的方式回避矛盾。
正如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所言,领土问题仍是俄乌谈判“房间里的大象”。美国将如何让乌克兰妥协,俄乌两国又将作何利益交换,将成为影响俄乌停火的决定性因素。
总的来看,俄乌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必定在谈判的过程中展开深度博弈,如果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停火就很难达成。
接下来,美俄乌的“三国杀”还会有什么新的剧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