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一天,美国悍然对 6 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这一恶意举动如同向国际秩序投下一颗不安定的炸弹。而鲁比奥更是以摔杯为号,仿佛要以此彰显其霸权行径。然而,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直接以罚酒相迎。这彰显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坚定态度,不会任由美国肆意妄为。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对任何侵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进行有力回击,这种强硬的姿态向世界宣告,中国不会在霸权面前退缩,将坚定地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形象。
4月1日,鲁比奥发布声明,宣布对6名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及特区政府官员实施制裁,并同步推出所谓《2025年香港政策法报告》。同一天,特朗普在白宫反复强调次日将是美国的“解放日”——他承诺已久的大规模关税计划即将揭开面纱。这两件看似独立的事件,实则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双管齐下:一手用制裁打压中国官员,一手用关税遏制中国经济,试图在“最后1天”给中国划出“红线”。
香港:美政客的“棋盘”与中国的底线
鲁比奥的声明措辞激烈,指责中国官员“破坏香港自治”,但所谓的“证据”却充满漏洞。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直指美方行径是“霸权主义的丑恶表演”,指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秩序恢复稳定,营商环境更趋完善,连香港美国商会的调查报告都显示外企信心回升。这个时候,美国政客却选择性失忆了。
特朗普拿关税当武器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则更具杀伤力。4月2日被他称为“解放日”,美国计划对多个国家实施的“对等关税”,包括中国、欧盟、加拿大等,预计每年增加6000亿美元收入。然而,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引发美国国内争议:高盛下调美国GDP预期至1.5%,经济学家警告经济衰退风险升至35%;普通民众担忧物价上涨,民调显示超半数美国人认为总统“过度关注关税”。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夹杂地缘政治野心。他不仅威胁对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的石油买家加征关税,还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产业链。但这种单边主义做法正在反噬美国自身:欧盟推迟报复性关税,加拿大誓言反制,连共和党内都出现反对声音。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詹姆斯・兰科福德直言:“美国人不想为汽车付更多钱。”
中国:反制与定力的双重奏
面对美国的“组合拳”,中方的回应迅速且强硬。外交部驻港公署与驻美使馆同步发声,警告美方“必遭反制”;周文重等外交人士明确表示,若美国继续升级关税,中国将“奉陪到底”。这种底气源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尽管美国加征20%关税,中国对美贸易仍保持顺差,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在香港问题上,中方通过国安法与选举制度改革筑牢防线,用事实证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在经贸领域,中国推动多边合作,与东盟、中东等地区深化贸易关系,降低对美依赖。这种“软着陆”策略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为长期博弈积蓄力量。
鲁比奥的“红线”与美国的困境
尽管鲁比奥试图用“规则”为美国霸权辩护,但现实是:中国发电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而美国仍在依赖进口。这种“划红线”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却暴露了美国无法通过公平竞争保持优势的尴尬。
更讽刺的是,鲁比奥的前任布林肯曾试图缓和对华关系,而鲁比奥却选择更激进的路线。但他的权力受限——特朗普将外交决策权集中在白宫,鲁比奥的声明甚至需要与国家安全顾问联名签署。这种内部分权削弱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连贯性,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更加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