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地再次强调:“这事儿我看第二次了。”仿佛是一个重要的秘密被揭开,又仿佛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现象被重新审视。这“第二次”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与线索,那可能是与总统行为相关的关键证据,亦或是对之前事件的深入解读。这一次次的见证,如同沉重的锤音,敲击着人们的内心,让人们对总统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更多的质疑与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记者如此笃定地说“第二次”呢?这无疑将引发一场关于总统行为与责任的深度探讨与审视。
4月4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宣布通过对尹锡悦的弹劾,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自此,尹锡悦成为继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之后,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韩国总统。8年时间,新华社首尔分社记者姚琪琳先后见证两任韩国总统下台。她应邀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经历思考。
本文作者:姚琪琳
4月4日上午,首尔市中心的宪法法院外,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数百名警察列队戒备,几十辆警用大巴严阵以待,警戒线层层封锁,将宪法法院隔离成一片“真空地带”。
不远处,戒备森严的隔离带外,我和全球记者及许多韩国民众一起现场收看宪法法院弹劾宣判现场直播,共同见证又一次历史性宣判。
(一)
11时21分左右,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裁决结果:8名宪法法官一致通过总统尹锡悦的弹劾动议案,尹锡悦即刻下台。
4月4日,韩国民众在听到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后欢呼。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宪法法院外,支持弹劾的民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他们挥舞着标语,高喊“民主胜利了!”有人穿着韩服,伴着锣鼓跳起传统的农乐舞蹈,街头出现一片狂欢的海洋。人群中,掌声、笑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这一幕,我似曾相识。
2017年3月10日,我同样站在这里,见证朴槿惠因“亲信干政”丑闻被弹劾,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罢免的总统。
8年后的今天,我再一次站在相同的街道上,目睹尹锡悦倒在同样的终点线上。
2017年3月10日,韩国民众高举朴槿惠的头像。当天,韩国宪法法院通过朴槿惠弹劾案。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二)
这一次,韩国社会分裂,比8年前更加明显。
8年前,朴槿惠弹劾案的支持率高达77%,反对者仅占18%。但这一次,支持与反对的比例是60%对34%。韩国社会的撕裂,正在加深。
宣判时,在距离宪法法院几公里外的尹锡悦官邸附近,反对弹劾的民众陷入愤怒与悲伤。原本反对弹劾的组织,本计划在宪法法院附近收看弹劾宣判直播。但为了避免冲突,他们在宣判当天的示威地点被临时转移到了几公里外。
导致尹锡悦下台的导火索,是他的“戒严令风波”。
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在与国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主张以“紧急戒严”的方式肃清“反国家势力”,甚至试图动用军方力量。这一举动被指控违宪,并迅速引发政治危机。
2024年12月14日,国会正式通过弹劾动议,总理韩德洙开始代理总统职务。然而,仅仅两周后,韩德洙也被弹劾,由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接任代理总统。
政治动荡持续发酵,直至2025年3月24日,宪法法院驳回对韩德洙的弹劾,他才得以恢复总理职权,再次代行总统职务。
短短100多天,韩国总统职权已四度易主,政坛的混乱可见一斑。
(三)
4月4日当天,宪法法院周围的景象不仅是政治风暴的缩影,也映射出整个韩国社会的乱象。
出于安全考量,法院周边的旅游景点——昌德宫、云岘宫、景福宫等纷纷闭门谢客,周边学校停课。
过去几周,共同民主党、正义党等多个在野党纷纷在宪法法院附近的光化门广场上搭起帐篷党部,国会议员们轮番坐镇帐篷办公,成为光化门广场一道独特风景线,引得各国游客关注。
宪法法院附近的北村韩屋村,原本是游客络绎不绝的打卡地,最近3个多月显得冷清许多。
附近经营牙科诊所的尹先生告诉我:“尹锡悦竟然动用戒严令,让社会陷入混乱,真的太疯狂。频繁的集会和示威,使附近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尹锡悦的失败,似乎应验了韩国总统的悲剧宿命。自1987年韩国进入民主时代以来,有韩国总统锒铛入狱,有韩国总统跳崖自杀,还有两位总统被弹劾下台。
8年前,我在这里见证了朴槿惠的倒台。8年后,我又亲历尹锡悦的弹劾。历史仿佛在轮回。
宣判结束后的几个小时里,首尔市中心的警戒线逐渐撤除,宪法法院附近封闭的地铁站重开,首尔的社会秩序恢复平静。
但是,韩国的政坛博弈仍在继续。
根据法律,韩国必须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下任总统能否终结这场政治乱局,仍是未知数。
4月4日早上,警方在宪法法院前执勤。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下一篇:石破茂:这是一场“国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