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个兼具自然与人文气息的节气,竟还分“早晚前后”。早清明,大地初醒,万物萌动,田间地头开始忙碌起来,人们忙着春耕春种,为一年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晚清明,气温渐升,雨水增多,适宜植树造林,为大地增添新绿。藏在节气里的农事密码,宛如一把把开启农业生产的钥匙。它提醒着农民们根据时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清明的“早晚前后”中,农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书写着与土地的深情厚谊,也诠释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清明时节,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清明也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民间也有早清明、晚清明,前清明、后清明的说法。据气象专家介绍,今年的清明就属于“后清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