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色列一概而论地描述为“趁火打劫”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行动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历史等多方面因素。从以色列的角度看,其面临着长期的安全威胁,在周边不稳定局势下,它在努力维护自身国家主权、公民安全和地区影响力。当然,在巴以问题等一些事务上,以色列的部分政策和军事行动存在争议,比如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扩建定居点等行为,这容易被批评为侵害巴勒斯坦权益,但这更应该被放在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政治矛盾交织的大框架下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趁火打劫”来定性。
当地时间12月9日,以色列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及中部城市霍姆斯多地发动袭击。据沙特阿拉伯阿拉比亚电视台12月9日的统计,在过去24小时内,以色列已经对叙利亚军事基地发动了超过100次袭击。
以色列对叙利亚发动密集袭击,究竟要达到何种目的?未来叙利亚国内局势将如何发展?
以色列如何获益?
当地时间12月8日,以色列军队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动空袭(来源:环球网)
军事观察员牛新春认为,以色列是叙利亚政权更迭的直接受益者,对叙利亚实施密集的军事打击,是想消除叙利亚新掌权者对以色列构成的潜在安全威胁。
牛新春:
以色列曾试图将叙利亚和伊朗切割开来,并驱逐在叙利亚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势力,然而,这一目标在过去并未实现。但此次,在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帮助”下,以色列的目的实现了,因此成为了获益者。
目前,以色列的意图是摧毁叙利亚政府军原有的重要战略性武器和军事设施,以确保无论未来叙利亚由谁掌权,都无力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机遇?挑战?
当地时间12月6日,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三国外长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来源:环球时报)
12月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讲话称,叙利亚局势给以色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内塔尼亚胡提及的所谓“机遇与挑战”,军事观察员牛新春进行了以下分析。
牛新春:
叙利亚是伊朗支持的“抵抗之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及其支持的“抵抗之弧”中的几支力量在地理上并不直接接壤,因此,伊朗需要通过叙利亚作为中转站来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这次叙利亚政府的垮塌,意味着伊朗和“抵抗之弧”力量之间的中转站被摧毁,这对以色列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而所谓的“挑战”则是指叙利亚可能陷入长期的内乱甚至内战。由于以色列与叙利亚接壤,以色列担心大量的难民和恐怖分子涌入其境内,同时也担心,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中反以色列的派别对以发动袭击。
没有“抓手”
随着以军不断加大对叙利亚的打击力度,以色列是否会主动干预叙利亚新政权的建立?对此,牛新春认为,以色列有意愿主导或参与叙利亚的政治进程,但却苦于在叙利亚境内没有“抓手”。
牛新春:
一些国家在叙利亚境内拥有自己的“代理人”。比如,土耳其支持位于叙利亚北部的叙反对派武装“叙利亚国民军”,美国支持叙利亚东部的库尔德武装,伊朗支持叙利亚的阿拉维派力量。而以色列在叙利亚境内没有类似的“代理人”,因此,以色列采取的措施是先摧毁叙利亚的武器库和军事设施,同时在以叙边境地区加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