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外卖大战中,看似是各大外卖平台之间的激烈角逐,实则与年轻人息息相关。年轻人成为这场大战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每天通过手机下单,享受着快速便捷的外卖服务,节省了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外卖大战促使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然而,年轻人也在这场大战中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过度依赖外卖、忽视健康饮食等。所以,外卖大战虽热闹非凡,但年轻人也应保持理性,合理利用外卖服务,让其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本刊记者 郑扬波
京东和美团的外卖大战,又有新消息。但是,“码农”小林并不感冒,“现在流行请人上门做饭,不想再吃外卖了”。
深夜11点,小林关掉了电脑。过去三年,他靠外卖“续命”,直到体检报告显示胆固醇超标。
不想吃外卖,又不想做饭、不会做饭或没时间做饭,怎么办?
爱动脑子的年轻人已经想到了解决之道——请人上门做饭。不用买菜,不用搜菜谱,不用洗锅……把“麻烦”外包给专业的人。
如今,他的朋友圈晒的不再是外卖订单,而是青椒炒肉、莲藕排骨汤的家常菜照片——“每天100元,阿姨做两顿饭,还不用收拾,终于吃出了‘家’的味道”。
小林的选择并非个例。2025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开始流行“厨房解放运动”:聘请专业人士上门做饭,按次收费或包月服务。
这种模式既不用忍受一些外卖的重油重盐,又避免了洗菜刷锅的繁琐,甚至有些人说比外卖更省钱。
我们来算一算这笔经济账。
外卖单份价格多在20~40元,但实际成本远不止于此。人力资源从业者小胡算过一笔账:每天“抠抠搜搜”点两顿外卖约60元,但食材分量少、搭配单一,“不仅吃得比较‘糙’,也不是非常便宜,一个月得2000来块钱。”
某平台上门做饭服务,有包工包料型、包月定制型。例如北京,100元/2小时,或者2200元一口价包月,除了做饭之外,还可以打扫卫生或者接孩子等,其实本质也就是会做饭的钟点工。外加一个月买菜钱500元左右,实际月支出在3000元左右。
从在价格上看,外卖还是更便宜,毕竟钱都花在“饭”上了。那为什么不少年轻人还愿意为此买单?
北京互联网从业者小薇说,大家普遍有身体健康焦虑,总想着健康点,阿姨能帮忙复刻季节限定菜,如“春去冬来饭”“四鲜草头菜饭”“茭白青豆焖饭”。
每周,小薇还会预约一次健康管理师,要求对方携带可溯源的有机食材,按照营养师开具的膳食公式配比热量,吃起来感觉更放心。
“上门做饭”除了带来养生饭,还让身处异乡的年轻人体会“家”的感觉。例如,要求保留家常菜摆盘仪式感,或者特别叮嘱“做点妈妈拿手菜”。
深圳独居青年陈晨将每周三的上门做饭服务设为固定节目,要求对方用青花瓷碗盛装红烧肉,只因“这个碗和外婆家的一模一样”,用“家的拟像”弥补自己回家吃饭的情感。
不过,好的上门做饭师傅比好对象更难找,口味难调整、中介费高等,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年轻人说“请人做饭更划算”时,他们争夺的不只是胃的满足感,更是对生活的掌控权。这种新型雇佣关系里,上门做饭的师傅不再仅是劳务提供者,更扮演着健康管家、情感陪伴的双重角色。
上一篇:印度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