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韩东盟达成一致发声,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导致全球经济分裂这一现象表示严重关切。贸易保护主义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阻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全球经济体系陷入分裂的困境。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关税壁垒增加,市场准入受限,这不仅损害了各国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协同。中日韩东盟作为重要的经济体,深知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呼吁各国摒弃狭隘的保护主义思想,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开放、包容与合作,以避免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
【文/观察者网 王一】当地时间5月4日,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日经亚洲评论》5日报道称,亚洲各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该会议后的联合声明中警告称,贸易壁垒可能会给全球经济造成裂痕。
声明写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将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负,导致经济分裂,影响整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
《日经亚洲评论》指出,尽管这份声明并未点名美国,但上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征收新关税,其中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分别征收49%、48%、46%的关税,属于美国所有贸易伙伴中的最高水平。虽然目前特朗普暂缓90天对大部分国家征收“对等关税”,但10%的“最低基准关税”仍有效,如果“对等关税”实际启动,将给依赖出口的东南亚经济体带来沉重打击。
“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联合声明呼吁,“加强区域团结与合作,努力应对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我们当前的政策重点是增强长期韧性,同时保持灵活性以应对保护主义抬头和不稳定的全球金融形势等挑战”。
亚洲财长和央行行长们还声明中重申,他们致力于“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心”,基于规则、非歧视、自由、公平、开放、包容、平等和透明的多边贸易体制。
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现场 共同社
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4日的会议中表示,中国4月初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提出,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深化发展融合,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中方愿与10+3各方一道,坚持开放包容,团结协作,不断深化区域财金合作,以本区域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
此次会议还正式同意扩大“清迈倡议”多边化融资模式适用范围,使之不仅适用于金融危机,也适用于传染病大流行和自然灾害发生之际。
2000年,东盟成员国与中国、日本和韩国建立起以危机救助和金融稳定为目标的区域流动性安排——“清迈倡议”。据介绍,该倡议因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救助的不满而产生,经历了多轮发展和完善。
《日经亚洲评论》称,4日会议的与会者同意继续讨论类似于IMF的储备模式,考虑在危机爆发前缴纳捐款,以提高援助的有效性。“该倡议将东盟成员国与日本、中国、韩国聚集在一起。”
在特朗普尚未正式宣布关税前,美国《纽约时报》2月就发出警告称,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亚洲国家“抱团”,将美国排除在外。
该报分析指出,几个亚洲国家与美国有着最大的贸易逆差,特朗普颠覆世界贸易规则的关税计划可能会伤害亚洲,但这些国家也会争夺变化的供应链和贸易网络。专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国家向内转向,同时提高关税以应对美国的贸易障碍,还可能产生新的区域联盟,最终降低美国在亚洲贸易中的重要性。
“在亚洲,我们看到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区域化,”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尔伯特·帕克(Albert Park)表示,“因此,如果该地区的国家彼此之间对贸易和投资保持开放,这就是安全或保护的措施。”
帕克补充说,这些国家的增长最快,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以前大得多,未来只会看到更多关注、迎合这些市场的投资,“因为他们更稳定”。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4月30日也在报告中分析称,特朗普不稳定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许多已经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亚洲经济体疏远美国,转而寻求与中国和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还可能严重影响美国在亚洲的防务关系,削弱美国的硬实力,造成战略不稳定,反而使中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