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在黑暗的“4 4”黑幕中撕开了一角。她以无畏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率先触碰那隐藏在阴影之下的秘密。那被精心掩盖的“4 4”黑幕,曾如坚固的冰山般岿然不动,仿佛无人可撼动。而董小姐,宛如一位勇敢的破冰者,用她的行动和坚持,一点点凿开那冰冷的表层,让那隐藏在深处的真相开始浮现。她的举动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众人对“4 4”黑幕的关注与思考,为揭开那漫长的黑暗篇章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着卫健委正式介入,沸沸扬扬的“董小姐事件”终于开始降温了。但是,由此引发的“4+4”黑幕,能否真相大白于天下?区区一个董小姐和医学精英遴选机制的黑幕相比,压根就不算个事。
01
“董小姐事件”堪称中国互联网历史中最曲折、诡异的现象级事件之一。从肖某的医德、作风问题被处理,到出轨对象董小姐的留学经历被质疑,再到协和“4+4”的疑似黑幕,吃瓜吃出了瓜田。不仅董小姐本人被几波爆料,连带着协和“4+4”的多位“天选之子”也被晒上了网络。
这事能闹得那么大,大量疑似内部信源的爆料推波助澜功不可没。这反映了医学圈的内压早已到了临界点,一个火星子就炸了。
其中的缘故不难理解,“4+4”的选才机制存在严重的不公,寒门子弟意难平。
寒门子弟学医之难,张雪峰老师早有定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别的本科生摸鱼4年,享受人生最长的假期。本科学医,实打实苦读5年。摸到考证门槛得要8年——“5+3”本硕一体化或临床本博联读。“8年抗战”还只是个“起步价”,后面还有3年规培,就成了“5+3+3”。
而且,不是名校毕业、名师授业的,还进不了大医院。好不容易进了大医院,还没完。还有各种“土政策”层层设卡,“5+3”硬生生成了“5+3+3+X……”。实习期如履薄冰,实习完还得去郊区分院干几年。后面还有写不完的论文、无穷无尽的考核。一步踏错,轻则蹉跎岁月,重则前功尽弃。
总之,寒门子弟学医,没有十几年苦熬连上升空间的门都摸不到。当然,这是寒门子弟的荆棘路。骄子、娇女另有捷径,闲庭信步、红毯铺地。
正所谓“有的人生来是牛马,有的人生在了罗马”。瞧瞧人家董小姐,出国镀金完美绕过高考绞肉机。而且也不用费劲巴拉地镀真金,镀个伪哥伦比亚大学的铅皮,就能敲开“4+4”的大门。入行后也是顺风顺水,说换医院就换医院,想进啥科室就进啥科室。这让身边的牛马情何以堪?可是,牛马再怎么意难平,不服不行。董小姐的朋友圈、亲友群,有足够的说服力。所以,她卷入了舆情风潮,牛马们终于有了“竹筒倒豆子”的机会,可不得抓紧时机爆料?
矛头指向了董小姐,但打击的却是“4+4”。这是真正打疼了。
02
于是乎,灭火队员出动。圈内的勾兑,外人看不到。但是,网红教授饶毅的全网喊话,颇能看出点端倪。
饶教授雄文《请勿错怪王辰教授》,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虚实相间、别有意蕴。
先堂堂正正摆明态度:支持理性批评,反对扩大。王辰很好,协和“4+4”没错。这话都听得懂,网民骂骂董小姐也就算了,王辰和“4+4”是碰不得的。
后面的“微言大义”就有意思了。“医学院的近亲繁殖问题是以前三四十年形成的,而非最近几年”,看来饶教授掌握了很多陈年秘辛啊。“众所周知,协和非常抵抗王辰教授”,再结合下一条“王辰锐意改革……打破清华对协和招生的垄断和限制”,颇可玩味。这事闹这么大,还有神仙打架的背景,就差明说这是针对王辰教授的阴谋了。
饶教授这篇雄文信息量很大,看点很多,为我们展示了学界江湖的冰山一角,应该感谢。但是,就事论事,饶毅的辩护很乏力。把“董小姐事件”归咎于阴谋论,显然牵强了。
总不能说董小姐和肖医生轰轰烈烈的婚外情,也是“幕后黑手”为之吧?如果质疑王辰“4+4”就是派系斗争,那么王辰“另辟蹊径”的“4+4改革”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掺沙子、立门户的派斗逻辑?
事情闹得如此大,“山头”之争推波助澜的因素肯定有,但是这并不影响事件的性质。
至于饶毅说“王辰不可能给如何学生开过后门,自己给自己的改革挖墙脚”,这话多半可信,却也毫无意义。王辰教授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之尊,亲自给董小姐开后门的可能性的确很小。但这是重点吗?重点不是谁给董小姐开了后门,而是“4+4”的另辟蹊径注定事“开后门”的机制。
搞了一个天然为“开后门”提供便利的机制,远比给个人行方便、开后门的性质要严重得多。无论王辰教授是有意还是无心,“4+4”成了妨碍公平的坏制度,他都是有应负的责任。
不过,这并不是王辰教授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包括今天对“4+4”痛心疾首、百般质疑的大众,也是无意识地成为了董小姐们的“帮凶”。
03
绝大部分职业的技术门槛,都是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的。降低人力成本,本来就是技术进步的应有之义。但是,医生职业却是“逆向发展”的。这几十年,医疗技术、药物研究的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但是医生的职业门槛却是越来越高了。诊断、治疗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生却越来越难做,本来是本科生就能看的病,现在博士生都没资格看,显然不正常。
这是因为市场的正常逻辑,在行政垄断之下失效了。不断提高医生的准入门槛、职业标准,就是行政垄断“的结果。人为增加医生职业的稀缺性,保证了医疗行业的垄断利益。
这种垄断却得到了强大的民意支持。大众对健康的重视,无限放大了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公立医疗福利体系钝化了大众对医疗真实成本的“体感”。反正博士医生和硕士医生的诊费又不差几个钱,那当然是学历标准越高越好了。当然,这就不可避免地让寒门学医越来越难。医学院“准牛马”的苦逼境遇,实际上就是承担了医疗人力成本。
所以,任何试图降低医疗行业人力成本的尝试,都会遭到医疗利益共同体和大众的联合抵制。比如,去年韩国因医学院扩招引发的社会动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韩国医疗贵、医生缺,人所共知,但是大众和医生联手反对扩招,实际上是相当反常识的。可是,现实中确实发生了。公众在医疗领域丧失经济理性,是全球普遍现象。所以,医疗行业的行政垄断也成了普遍现象。
中国社会对医疗市场化的集体反对,对医疗领域行政垄断的强烈支持,更是让医生职业更成了禁脔中的禁脔。入职标准和职业前途,讲白了就是政、学两界的大佬们说了算。在中国高度行政化的环境下,政、学之间声气相通、血脉相连。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旋转门”畅通无阻、司空见惯,上下其手毫无阻力。
今天说为了提高医疗水平,优中选优,要你有三个博士学位才能干医生,你也得认。明天说要多元化人才,搞得狗洞大开,你也没脾气。
这种官学一体的“高效体制”几乎没有外部约束——包括民意。中国老百姓对部长、局长的信任度不高,但是对院士、博导的头衔还是很买账的。其实,院士可以是院长,博导也可以是局长。政学一体,无往不利。
所以,整个医生职业体系,有很强的管理者自利色彩。医生的入职难、晋升难,保证了大佬们对整个行业的全方位控制。入职门槛越高、晋升越难,控制力就越强。
也正因为大佬们对医生职业门槛的“学历冗余”心知肚明,“特招”几个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当医生,在技术上就不算个事。只要不是动手术刀的硬核岗位,“二世祖”“三代目”看死人的风险其实是很小的。再不济,咱们不还有远超其他国家的管理岗位可以养人吗?这种人事安排的衍生利益远超医疗圈。在不受约束的制度环境下,“4+4”的另辟蹊径不跑偏才有鬼。难道王辰教授竟然天真到连这也意识不到吗?可能只有饶毅会信。
而且,医疗行业本身还有很高的技术垄断,是天然的护城河。大众懵懂无知,大佬们说什么都对。说“4+4”是学美国先进经验,大众哪里知道美国本来就没医学本科,而是医学预科为起点的。所以,就算本科读的是文学,只要经过医学预科培训就能到医学院读博。岂是伪哥伦比亚大学的野鸡经济专业摇身一变就能成医科博士的“捷径”?大众不明就里、不明觉厉,大佬们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唯一算是约束的,就是内部竞争。垄断利益集团的对外一致,不等于内部和谐。高度垄断且封闭的权力体系,内部一定是山头林立、勾心斗角。可以参考饶毅雄文展示的冰山一角。饶教授不仅资深,而且是“世家”出身,他是懂的。只不过,这种“内部约束”绝大多数都是对人不对事,争的不是要不要“4+4”,而是谁主导的“4+4”。当然,换一波人,可能搞的就是“4+3”或其他什么名目,毕竟留个狗洞都是需要的。所以,内部约束不会改变利益渠道的本质。
商人逐利,院士、博导们就不逐利?读书破万卷,也惦记书中自有黄金屋呢。高度垄断的医疗体系,掌握的直接、间接利益何其庞大,能有几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换谁都得讲那点人情世故。饶毅为王辰喊冤,冤是不冤的。但也没必要苛责王辰,换一个李辰、刘辰也一样。既然心甘情愿地把权力交给人家,人家怎么用,你管得着吗?
结语
总之,董小姐事件一出,是意难平的“牛马”跳反,也是大佬们的暗战,看似捅出了天大的篓子。结果大概率是和很多互联网热点一样,不了了之。“不理性”的批评改变不了“理性”的处理,饶教授大可不必担心“打击面太广”。
对此,意难平的牛马和网友,还是要想开些。既然大众对医疗行业的行政垄断高度支持、绝对拥护,那么这种“内部人控制”的自利机制就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事,见的还少吗?江西城投国企的周公子“感谢大伯”,广大网民见识了真人版的地主家傻儿子;“烟三代”大谈奉献精神,吃瓜群众纷纷表示“让我来”。
为了给诸位公子、小姐们保驾护航,各种“萝卜坑”式招聘花式整活,令人大开眼界。从体育、美术的才艺限定,到冷门证书要求的量身定做,各种奇葩条件都见过。可以肯定的说,哪里有行政垄断,哪里就有一亩三分地的自留地,这就是现实。
认知决定命运,个人和集体都是如此。热爱行政垄断、笃信管制能管出公平公正的大众求仁得仁,那就是给董小姐们打工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