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这种自毁心态,真要不得。胖东来曾以卓越的服务和品质在商业领域独树一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顾客的喜爱。然而,若陷入自毁心态,就如同璀璨星辰失去光芒。曾经的优势可能会被逐渐消磨,市场份额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抢占。自毁心态会让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安于现状,不再追求卓越。这种心态会让员工失去激情,团队凝聚力下降,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将变得艰难坎坷。胖东来应保持清醒,摒弃自毁心态,重拾初心,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继续书写辉煌。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超市,顾客
在有意无意中,他说的其实是:“我是一个好人,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竟然不让伤害我的坏人得到处罚,那我就自毁给你看。”
撰文丨维舟
因为被网红柴怼怼指控胖东来从玉石销售中赚取暴利,这家知名商超的创始人于东来日前气愤地回应:“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平台这种为了谋取利益无道德无底线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并不意外,他赢了。
5月3日,抖音平台在接到胖东来的侵权投诉后迅速做出处理意见,柴怼怼29条涉嫌侵权的视频均予以下架,并限制账号投稿权限一个月,理由是他“在无充分事实举证的情况下,发布关于‘胖东来的核心赢利点在玉上……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组织水军吹捧、造神’等信息”。
01
说实话,胖东来遭到非议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于东来的回应。
柴怼怼的指控确实很空泛,无凭无据,但在一贯众声喧哗的网上,这实属平常。
树大招风,胖东来近年来暴得大名,当然不可能没有争议,甚至有不少人特地带着专业设备去胖东来——别管他们是什么用心,就算是蹭流量,往往在客观上倒是也助推了胖东来品牌。在这个时代,有争议不怕,怕的是没人关注。
按照危机公关的原理,应对这类指责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如果指控不实,那企业完全可以不卑不亢地解释说明,让公众在了解事实真相之后自行判断。有太多案例都证明,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化危为机”,变坏事为好事,事后公众反而信任度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此前胖东来也是这么做的:曾有一个网红“小小段”宣称在胖东来买的内裤过敏,内衣掉色,胖东来的回应是拿出质量检测报告,公众自然分明。
▲许昌胖东来(图/视频截图)
有的时候,甚至不必回应。
前些年有一家进口婴儿奶粉被消费者在网上曝出有铁钉,然而,在网络论坛上,压倒性的声音都合理怀疑这不可能——要说掉进去铁屑也罢了,铁钉也太离谱了。相关企业公关部看到这一反应后,干脆决定置之不理,不然继续纠缠可能反倒不利,而这一风波也确实很快平息了。
02
当然,玉石是有些不一样——这一行是出了名的“水很深”,普通人也很难判断一块玉究竟该值几百还是几万。柴怼怼本人据说还经营着好几家玉器店,一度声称要在胖东来对面开店,正面较量,没人知道他究竟是知道什么内幕,还是借机炒作自己。
胖东来的回应是: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索赔500万;在相关平台投诉侵权;但最令人诧异的就是于东来那番表态。
“如果对方不受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为了一个空穴来风的指控,何至于此?本来澄清事实真相即可,有什么必要加码到决定胖东来这个企业生死的地步?
▲于东来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图/视频截图)
坦白说,这个网红值得如此重视吗?在法院和相关平台发起侵权投诉,难道这还不够吗?原本这只是一场小规模冲突,但现在却像是一下子升级到了你死我活的“核战争”。
这种反应,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倒是很常见:人们很难就事论事地看待,任何对“事”的质疑,都会被自动看作是对其本人人格的侮辱乃至全面否定,因而必须作出激烈反应来捍卫自我。既然涉及到的是人格、面子,那就无法妥协了,只能以一方彻底打倒另一方而告终。
正因此,哪怕是一点细小的批评,都会全力以赴压上所有筹码,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个完美的形象只要有一道裂痕,都是不能容忍的。于东来之所以反应那么强烈,恐怕就是因为他内心感到一种压力,要竭尽全力将胖东来的形象维持在完美状态。
他那种“如果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我就自毁”的要挟,正折射出他潜意识里的全能自恋和恐惧:胖东来要么是100分,要么就是0分。那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因为在有意无意中,他说的其实是:“我是一个好人,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竟然不让伤害我的坏人得到处罚,那我就自毁给你看。”
03
在中国家庭里,这是一种为人所熟知的道德游戏。
吴飞在《浮生取义》一书中研究了华北农村的自杀现象后就发现,很多自杀者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死,他们只是以此作为极端的博弈手段。
因为这些自杀者那种委屈感的背后,“往往是人格价值的受挫”,他们之所以对一点小小的争执就做出那么激烈的反应,“乃是因为,委屈背后的人格价值感比造成委屈的原因更重要”。他们试图以此让周围人明白,“如果没了我,你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糟糕”,以此来唤起人们的支持、同情。
▲在《让子弹飞》中,小六子剖腹验粉自证清白,展示了一个自毁式受害者的经典形象。(图/视频截图)
这几乎是中国人不学而会的家庭政治玩法,因而遇到冲突时很自然地就以后撤行为来迫使人们重视他们,乃至屈从于其诉求。常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些重要人物以退为进,让人们意识到不能没有他们,从而向他做出让步。
教育家蔡元培就经常使用这一招,他居然曾八次请辞,每一次都是因为他的诉求没得到满足,请辞之后人们为了把他请回来,当然都是“只要你回来,什么都好说”。
在《天龙八部》里,萧峰在被冤枉离开丐帮之后,吴长老为了迎他回来,姿态可以说近乎哀求:
吴长风受众兄弟之托,将本帮打狗棒归还帮主。我们实在胡涂该死,猪油蒙了心,冤枉好人,累得帮主吃了无穷的苦,大伙儿猪狗不分,只盼帮主大人不计小人过,念着我们一群没爹没娘的孤儿,重来做本帮之主。大伙儿受了奸人扇惑,说帮主是契丹胡狗,真是该死之极。大伙儿已将那奸徒全冠清乱刀分尸,为帮主出气。
于东来想达成的效果,即便未必如此,但行事的内在逻辑却是一致的。当然,这种做法在中国社会不但更为人所熟知,往往效果也确实更好。
但这也是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作为一家几乎是众望所归的企业,是不是可以有点更现代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