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近期密切关注到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尽管缺失了美国买家这一重要力量,但境外采购商人数却依然创下新高,订单数量更是呈现出上涨的态势。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吸引力。即便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中国凭借自身的产业优势、优质产品以及不断提升的贸易服务水平,依然能够吸引众多境外采购商汇聚,推动订单增长,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贸易的蓬勃活力。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圆满落幕。
香港《南华早报》注意到,尽管多数美国买家缺席了中国最大的贸易展会,但本届广交会达成的订单量却实现意外增长。报道称,这得益于创纪录的海外参展人数。
据广交会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数据,本届广交会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截至5月4日(下同),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8.8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广交会同比增长17.3%,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头部跨国采购企业达376家,创历史新高。此外,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增长3% 。
广交会被视为未来六至九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趋势的“晴雨表”。参展的中国出口商和分析人士对《南华早报》表示,本届广交会的出色表现出乎意料,不但提振了出口行业的信心,也增强了公众对中国有能力应对与美国长期贸易战的信心。
据《南华早报》现场观察,本届广交会现场,美国参展商的数量并不多。
据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介绍,新兴市场仍是广交会最大客源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超过18.74万人,增长17.4%,占比达64.9%,其在现场意向出口成交中的占比超过六成,是拉动成交增长的重要引擎。此外,欧美采购商51862人,增长3.4%。
2025年5月2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展会现场,体育用品展区内,采购商正在洽谈。 视觉中国
香港恒生大学讲师黄伟豪(David Wong)表示:“长期来看,美中关税战或将促使中国经济加快出口结构调整,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黄伟豪指出,广交会成交数据的增长表明,新兴市场买家来华采购的趋势正在增强,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战的信心。
也有一些出口商对未来感到担忧,他们认为来自新兴市场的订单利润比美国客户的订单利润低得多,也担心新兴市场的购买力难以预测。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吸引了约3.1万家参展企业,其中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
港媒《星岛日报》此前报道,不少参会企业表示,希望借此“万商云集”的机会,对接欧洲、东盟、拉美、中东等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报道注意到,乘着近期国产科技浪潮,本届广交会科技含量提高,并且首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大批外国采购商驻足。
按照白宫此前的说法,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最高面临的关税已达到245%。面对畸高关税,中国外贸企业正积极应战。
在同样被视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义乌,那里的贸易商在中美贸易战中也表现出活力与韧性。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在走访义乌后报道称,他们在那里看到的是来自非洲、南美洲的买家,是卖家正积极学习外语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是商人们对特朗普的翻白眼蔑视。
“我们不在乎对美国的销售,其他国家也有钱!”义乌玩具商胡天强(音译)说,之前他有大约20%至30%的生意来自美国,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目前主要销往南美和中东,我们不缺钱,我们很有钱”。
BBC称,大多数贸易商已经能说几句英语了,现在他们还想学习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来迎接更多新买家——这是中国贸易关系转向的一个细微但关键的迹象。
哥伦比亚贸易商奥斯卡说,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为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商提供了许多机会,现在人们都觉得“与中国做生意非常重要,与美国做生意就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