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明年提高赤字、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的财政政策意义深远。提高赤字率意味着政府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经济面临挑战时积极介入。这有助于增加公共投资,刺激国内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提升等多方面带动经济发展。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为特定的战略项目或紧急事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后的重建等。专项债额度的提高则将精准为地方重大项目输血,如环保、民生工程等领域,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转型。
备受关注的明年财政政策进一步明晰,政府举债力度将明显加大。
根据央视新闻联播,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政策时称,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根据官方公开数据,2024年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万亿元。2024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9万亿元。
按照上述会议部署,2025年赤字率将超过3%,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超过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也将超过3.9万亿元。这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这也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财税专家预计,明年赤字率可能在3.5%~4%,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在1.5万亿元至2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有望在4.5万亿元左右。当然,这只是专家的预测或建议,最终实际相关数据仍有待明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揭晓。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可以发挥多重作用,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并可以稳定社会预期,防范化解包括房地产和金融在内的经济社会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