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巡山,护林有数”,这是新时代护林工作的新景象。借助先进的遥感技术与监控系统,护林员们如同云端的守护者,在浩瀚的山林之上穿梭巡视。他们通过高清摄像头,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无论是林间的烟火迹象还是树木的异常生长。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形成精准的护林档案,让每一片山林的状况都了然于胸。在云端的指引下,护林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为守护绿色家园筑起了坚实的防线,让大自然的脉搏在云端也能清晰可感。
林业无人机巡山。记者 原浩 摄
这个“五一”假期,马尾青山叠翠、游人如织。面对气温回升、游客激增带来的森林防火压力,一架白色无人机从“宝莲灯”一样的机巢中升起,加入巡护行列,筑起一道智能防线。
“以前爬半天山才能巡查到的地方,现在无人机几分钟就能抵达,它还能捕捉许多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马尾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苏绍强说,现在只需紧盯着前方传回来的实时画面,就能掌握林区每个角落的情况。
无人机单次续航时间有限,此时独立机巢便派上了用场。最新启用的机巢设在马尾区罗星街道君竹村,占地约1平方米,具备自动充电、自动起降、自主作业等功能,能确保6-8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全自动巡护。
“机巢内设有4块电池,无人机单次换电时间为两三分钟,可实现全天候巡护。”无人机操作人员雄振宇告诉记者,周边林区广阔茂密,手机信号易受干扰。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无人机可以快速定位,省时又省力。
自去年10月底试运行以来,该无人机机巢全面提高了域内巡检效率,填补了全市林业系统在无人机机巢建设领域的空白。“新技术赋能下,不仅巡山更高效,还能对林木生长、病虫害、林区用火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巡查,彻底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市各乡镇林业站、省属国有林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配置了149架无人机,实现重点区域无人机值守全覆盖,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记者 蓝瑜萍/文 原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