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场景。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因白内障久拖不治,如今只能坐在轮椅上出行。白内障本是可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得以改善的眼部疾病,然而这位老人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反复强调,早诊早治对于白内障患者至关重要,能有效避免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每一位老年人都应重视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莫要让白内障这样的疾病夺走他们原本可以明亮的世界和自由出行的能力。
83岁的林奶奶此前一直认为“人老眼花很正常”,出门要坐轮椅。针对此,东南眼科医院白内障三科主任洪林勇表示,不少老年人对白内障手术存在误解,其实年龄并非该手术的禁忌,相反拖延治疗可能导致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一名八旬老人在医院检查视力。记者 林文婧 摄
早在8年前,林奶奶就发现自己视力变差。一开始,视力下降得并不严重,只是看电视需要挪近些。近两年,随着视力下降,她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出门只能坐轮椅,生活难以自理。两周前,家人们把她带到东眼科医院接受检查,最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
洪林勇发现她的晶状体几乎全部浑浊,完全遮挡了瞳孔,导致无法观察到眼底,视力检查显示双眼仅余光感。想要恢复视力,需要通过手术将浑浊的晶状体粉碎吸出,再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否则随着白内障发展,晶状体不断膨胀,最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了解治疗方案后,家属犹豫了起来,担心手术会对老人身体造成负担。
“现在白内障手术已经十分成熟,属于微创手术。”面对疑问,洪林勇主任解释道,一般情况下手术无须全身麻醉,只需使用麻醉眼药水或凝胶做局部的眼睛表面麻醉,使眼睛周围区域在手术时不会感到疼痛,技术娴熟的医生约10分钟就能完成手术。
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林奶奶和家属最终接受了手术治疗方案。上周,林奶奶双眼接受手术后,成功复明。更令人开心的是,本来坐在轮椅上需要被人推行的她,在术后第一天就能站起来,由家人搀扶着走动。待术后一段时间视力更加稳定,只要腿脚方便,林奶奶完全可以实现生活自理。
数据显示,我国白内障患病人数正呈逐年增长趋势,白内障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学会统计,目前,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
“如果发现白内障影响了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科学治疗。”洪林勇介绍,老年性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门诊中,像林奶奶这样患白内障久拖不治的老人并不少见。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途径,年龄和基础病不再是白内障手术的绝对禁忌,早诊早治很关键。(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刘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