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象山社区凭借“三本账”成功破解混停顽疾。“底数账”清晰掌握社区内车辆停放情况,包括车辆数量、停放位置等细节,为后续治理提供精准数据。“管理账”制定详细的停车管理规则,明确责任划分与处罚措施,让管理有章可循。“服务账”则注重提升居民停车服务体验,如增设临时停车位、优化停车引导标识等,以满足居民需求。通过这“三本账”,社区实现了对停车秩序的有效管理,有效破解了混停难题,提升了社区的整体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
在玫瑰山庄小区,每栋楼都有对应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一辆辆汽车也有序停放,通行道路宽阔无碍。而在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业主们因小区停车问题产生矛盾,争吵不断。变化的背后,是鼓楼区洪山镇象山社区用“三本账”破解混停顽疾。
玫瑰山庄原有3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域,分别位于3栋楼下。传统的插座充电方式无法保证安全,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停现象也日益突出,“停车场秩序混乱,必须机非隔离”“凭什么动我们的充电桩”……类似的争吵声不断,业主们通过“12345”平台投诉了27次。
作为社会治理市民委员会的一员,小区业主陈金英想,自己该站出来了,希望能够与社区一起,联动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找到既能满足电动车充电和停放需求,又能确保安全的解决方案。于是,象山社区党委与市民委员会组建了“技术攻坚组”。
充电桩要不要升级?陈金英给大伙算了一笔安全账:小区现有线路已经在超负荷运作,长时间充电极易引发电池起火或爆炸,机非混停更是加大了安全隐患。而带有喷淋头的智能充电桩,能实现电池充满自动断电、充电异常自动断电以及远程监控等安全防护功能。
智能充电桩安装在哪?这是一笔民生账。小区依山而建,过去部分楼栋没有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意味着要停车,还得下山到其他楼栋。攻坚组的方案是,在每栋楼下给电动自行车“安家”,并采用镀锌钢板作为隔离带,划分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停放区域。
改造后充电会更贵吗?针对业主们广泛关注的经济账,攻坚组提出“包月+临充”的模式。“现在绑定手机可以实时监控,充电省心又省钱。”曾经激烈的反对者张阿姨成了义务宣传员。她说:“过去每辆电动自行车每月收费20元,现在包月23元可以供2部车使用,如果使用次数不多,还可以选择按小时收费。”
算好“三本账”后,大家又商量决定,改造方案实施所需的费用由物业和业委会共同承担。改造后首周数据显示,小区规范停车率达98%,12345平台相关投诉清零。
“这场始于争吵终于掌声的治理实践,不仅化解了社区矛盾,更凝聚了基层治理合力。”象山社区党委书记吴兵说,象山社区、市民委员会、物业和业委会各司其职,市民委员会、业委会协调意见分歧,物业负责设施安装与维护,加大停车场巡查力度。社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将改造经验编入《社区治理应急手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规范停车。(记者 莫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