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积极行动,如同撬动宝藏般巧妙利用资源,成功树立起托育样板。企业深知员工的需求,纷纷投入其中,打造起贴心的托育服务。员工们不再为孩子的照料而烦恼,工作与带娃得以两不误。在这温暖的托育环境中,孩子们能得到精心的呵护与教育,员工们则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提升自身价值。市总工会的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道路,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鼓楼国投小茉莉托育园小朋友有序排队自主打菜。(市总工会供图)
家有3岁以下宝宝,不到幼儿园入园年龄,家里又没老人帮衬,保姆也请不起,自己带又影响工作,怎么办?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工会尝试开办托育园,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记者近日在市总工会采访时了解到,落实市总工会在2025年市政协大会上作的《推进用人单位办托 助力实现“幼有善育”》主题发言,市总工会最近总结了一些工会托育服务经验,表示将进一步有效整合资源,分类指导,探索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助推用人单位开展托育服务,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市职工第一幼儿园
开设示范课程
市总工会开办的福州市职工第一幼儿园,该园的托育园于2023年3月开始招生,累计服务2至3岁幼儿职工家庭65个。截至本月,托育园共招收了80名2.5岁以上幼儿。托育园探索设计了阅读、美劳、科学、认知、思维等特色托育课程,为用人单位开办托育园提供了样本。
来到市职工第一幼儿园托育园,记者看到,园内购置了许多适合托育年龄段孩子的教具玩具,孩子们在彩虹伞、触觉过河石、带刺大笼球、大象套圈等器械上快乐玩耍。“为他们准备的生活类教具玩具既好玩又可以学习技能,比如水果切切乐、研磨组合等,对于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和专注力很有好处。”托育园老师王黄芩说。
幼儿张莫寒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是2岁7个月入园的。“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工作繁忙,无人帮忙看娃。”张妈妈说,入园半年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现在能够自己盛饭、吃饭,也会主动与小朋友分享玩具。“托育园不仅为我们节省了保姆费用,更重要的是,上班时不再为孩子的照顾问题而分心,下班后更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国企办托育园
职工享受费用减免
在鼓楼区凤湖新城四区,鼓楼国投小茉莉托育园墙上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同龄小朋友或许出门还要大人抱,在家吃饭还得长辈喂,但该园小朋友外出活动排队秩序井然,在园就餐自己盛饭打菜也是一板一眼。
鼓楼国投集团工会负责人介绍,集团有63名职工养育3岁以下子女。为解决他们“带娃难”的问题,2021年起集团筹建鼓楼国投托育园。“这个园2022年4月开班,是省级普惠托育示范园,区发改、卫健部门均有补助建设资金。托育园建筑面积770平方米,有5个专业托育教室和1个幼儿活动大厅,还有保健室、母婴室、洗涤消毒用房等,可提供托位100个。目前园内在托婴幼儿35人,平均年龄21个月。”
小茉莉托育园园长黄巧玲说,这家托育园强调“悦读、阅读、跃读”,重在培养幼儿的情绪力、学习力和智力。作为国企开办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公办性质托育园,小茉莉托育园对鼓楼国投、鼓楼各机关、直属单位、区属国有企业、十街镇办事处等单位干部职工子女提供每生每月减免500元的优惠。“我们还为本单位职工适龄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服务,为有困难的职工提供免费12次临时托、计时托以及延时服务,让职工感受到工会温暖。”
鼓励普惠优先,激发国企担当。市总工会还鼓励润楼教育、省国资教育等国有企业,采用单独、联办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灵活性托育服务,提供普惠托位近600个。
民企开办托育园
争取更多政策补助
“家里娃没人带是个大问题,本来我都想离职了,好在公司办起了托育园,现在上班带娃两不误,幸福指数高多了。”福建友谊胶粘带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林女士说。在公司开办的友和托育园,共有包括她女儿在内的11名婴幼儿在托。
友谊胶粘带集团总部位于福清市,养育3岁以下子女的女职工有32人。“为解决职工无法照顾婴幼儿造成的人才流失问题,公司工会通过职代会收集职工意见,推动公司于2022年全额投入120余万元,将原本对外出租的一整层场地收回,开办了托育园。公司虽然每年少收了60多万元租金,还要持续投入保持园所运营,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值得的。”友谊胶粘带集团工会主席詹传敦说。
友和托育园于2023年投入运营,被福清市计生协会评为托育宣传示范点。据了解,该托育园室内面积400平方米,还有超2700平方米的户外空间和多功能采光室内广场,可提供大班、小班、乳儿班托位48个。在托的7名职工子女均享受5折优惠,每月仅需1000多元(含餐费)。在满足公司职工子女托育需求的同时,托育园也向社会及其他企业职工开放招生,服务延伸至园区企业、周边社区职工子女。
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陈丽燕说,对于民企开办的托育园,市总工会通过全国、省级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推荐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用人单位爱心托育”专项补助,目前友谊胶粘带集团、明视伟业集团等民企累计获得全国、省级补助资金70万元。(记者 李白蕾 通讯员 林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