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提出“胖东来促进社会建设的动机是好的,没必要揪着该公司不放”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胖东来在商业运营中可能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在员工福利、服务品质提升、带动当地商业氛围优化等方面有着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它的存在和发展或许是在努力为社会带来正向价值,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下,积极的方面值得被认可和鼓励。如果过度地对其进行苛责或揪住某些问题不放,可能会忽略其积极贡献的大方向,不利于其持续健康地发展并继续为社会建设发挥力量。
胖东来老板发文,声称公司规定“不允许员工结婚要彩礼,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显然这是出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善意。但是他的话触发了一些人对机构干预个人私生活的担心,因而在网上引发很大争议。老胡个人认为,公众的这种担心是成立的,值得关注、总结。
要看到,我们的社会中,对公共利益以及集体主义的内容保持着比较强的意识和自觉,这非常有必要。但与此同时,对个人私域的保护意思相对淡薄,所以才会出现胖东来这种出于善意而被指越界管理(胖东来后来表示那些目前只是倡议,暂未形成制度)的情况。
其实,保护个人私域的权利与集体主义精神并不矛盾,维护个人私域的合法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原则之一,它对于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营造市场经济所需的基层社会环境,以及增进个人幸福都是促进的关系。
客观说,出于正当目的而干预个人私域的情况,并非胖东来这样的一种表现。一些国有机构和企业在这方面值得商榷的做法更多一些,有的机构把在生活中对领导干部的规范扩大到普通员工身上,对大家在休息时间里的旅行和社会活动做出不必要的限制。而且,很多地方不认为对普通员工扩大管辖权有什么不妥,而将这一点看作“负责任”的表现。
希望胖东来的事情能够带来一点触动。胖东来促进社会建设的动机确实是好的,因此完全没必要揪着该公司不放,同时这种社会治理末端的争议值得举一反三。让我们大家习惯有这种争议,探讨不要变成上纲上线。我们的社会应当不断寻求基层治理的再平衡,让集体主义不断得到高质量的维护,同时个人也心情舒畅,不断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