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退休教授在自家阳台进行核发电相关操作,这一行为引发广泛关注与担忧。阳台本应是休闲之地,却出现如此异乎寻常的举动,让人不禁对其安全性和合法性产生疑问。这不仅可能对教授自身及家人安全构成威胁,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公众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官方回应:
经调查核实,该教授的行为系其个人的科研探索行为,但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和备案。我们已及时与教授取得联系,向其强调核相关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核领域的监管和科普工作,防止类似未经许可的危险行为再次发生,以确保公众安全和环境稳定。
最近,有粉丝向上海辟谣平台举报,称圈群中有人传播“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假消息,希望公开辟谣。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相关消息大概率是造谣者用AI技术编写、制图并剪辑视频。在传播者中,除了受误导的网民,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传谣者,他们通过续写、点评等方式扩大谣言负面效应。
互联网上,“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谣言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圈群传播的一张文字截屏,另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视频。根据文字截屏内容,该事件的起源是一条42秒的短视频。
然而,在文字截屏提到的短视频平台上,记者没有找到“老教授介绍核发电”的短视频,但同主题的短视频有不少,主要分成两类:一类看似“真人出镜”,但稍加查看就可发现,其实是用AI生成的图片剪辑而成,有的短视频上还带有“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的提示。
短视频平台的“真人演绎”,是AI生成的
短视频平台AI生成的视频中,很多细节都暴露出它们是假的
另一类看似是“阳台核发电原理分析”,但视频素材要么是AI生成的图片,要么是与核工业、科研相关的图片,没有一个镜头真正记录了“老教授家的核发电机”。
短视频平台的“核发电机”也是虚构图片
而且,这两类短视频所配的文字与圈群传播的文字截屏基本一致,只不过有一部分采用了AI配音,听起来好像是人声播报或介绍。
也就是说,文字截屏与短视频构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文字截屏称讨论内容来自短视频,短视频的内容又引用了文字截屏,但两个版本中都没有真人真物。
以上核查结果显示,这条“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信息看似图文并茂、细节充分,却没有一张图片、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核查。再从行文风格看,大概率是造谣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
并不存在的“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一事,不仅提醒网民在AI时代要擦亮眼睛,不被所谓的细节和图片所迷惑;也是给平台敲响警钟:既要管控原生谣言,更要对基于谣言的“二创”内容强化管理。
上一篇:泰国坠崖孕妇的孩子查出先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