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心上莲”出圈,村唱唱响美好。在闽清的乡村深处,“心上莲”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那一片片盛开的莲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美得让人心醉。而村唱的旋律,如清泉流淌在田间地头,唤醒了乡村的灵魂。村民们用歌声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上莲”与村唱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村美景。这里,不再只是宁静的乡村,更是充满活力与诗意的精神家园,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
“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开启,采风团首站走进乐圣故里
闽清“心上莲”出圈 村唱唱响美好
闽清谋划启动“乐圣故里·中国村唱大舞台”等网红账号的打造,并培育乡村音乐才艺网红。
闽清县上莲乡新村村,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近年来通过深耕“心上莲”地域品牌,构建“文艺+产业、人才、村唱”三大赋能路径,将农耕文化、民俗体验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不仅让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更蹚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典型样本。
当前,省委宣传部开展“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13日,由省、市、县三级媒体及部分作家、自媒体达人一行组成的采风团,第一站走进乐圣陈旸故里闽清县,调研挖掘上莲乡新村村在文艺赋能乡村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盘活资源
三大文化空间
让乡村有了“文艺范儿”
乡村振兴,既要留住“形”,更要守住“魂”。近年来,闽清新村村立足本土资源,将闲置土地、古厝和民俗文化转化为“农耕、食宿、惠民”三大文化空间,让艺术与乡土深度交融。
站在新村村的礼乐广场平台望去,成片的稻米文化产业示范园如大地画布铺展开来。上莲乡党委书记黄伟表示,新村村依托五彩米、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40亩闲置土地,打造稻米文化产业示范园,规划农耕体验、稻田艺术、亲子娱乐、研学教育等7个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村里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316户农户加盟合作,五彩米价格从每公斤7元涨至26元,稻田变身“致富田”。2023年,这片田园获评“省级美丽田园”。
村里青瓦白墙的“仰高厝”已有百年历史。这座古民居曾因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如今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缮活化利用,结合“一粒米”的故事,改造成米肆文化餐厅,并在内部设有民俗文化展厅、农产品展销中心,展示舌尖上的农耕文化。
据统计,目前新村村已落地礼乐馆、村厨、咖啡屋等10余个惠民项目,年均举办油菜花节、丰收节等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在乡村振兴大讲堂里,村民们既能听专家讲农业技术,也能跟着音乐人学唱村歌,曾经单调的乡村生活,如今充满了“文艺范儿”。
聚才引智
乡土与潮流
碰撞出“新火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新村村通过“品牌引才、平台聚才、以才荐才”,让专业力量与乡土智慧深度融合,为乡村注入活力。
近两年来,“心上莲”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新村村与高校、省农科院等建立精准合作关系,获取专业化服务。新村村邀请省农科院为稻米、果蔬、畜牧等提供技术支撑;委托清华大学(闽清)工作站举办新型农民技能培训班和委托福州大学数字研究院开发“遇见心上莲农文旅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服务、管理上平台,甚至把真人秀剧组请进村里。
“去年拍摄的9集乡村改造节目,让‘心上莲’一下子火了,现在每天都有游客来村里打卡。”福建心上莲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沐瑶掏出手机,抖音上“心上莲的沐瑶”IP拥有60余万粉丝量,该IP深度挖掘上莲乡新村村的人文故事与自然风貌,开展《心上莲的故事》系列宣传,通过剧情化、故事化的呈现方式,生动展现乡土风情,累计发布相关宣传视频100多条,总播放量超20万人次。
新村村还立足平台引才,积极搭建“心上莲人才驿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村唱大舞台”等对外交流平台。“心上莲人才驿站”成功入选第二批市级人才驿站,“乡村大讲堂”获评县级基层理论宣讲“一镇一品”特色品牌。村里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科特派、返乡村民、外来创客等来村助力乡村文艺发展,设计了“心上莲”LOGO、宣传口号及“心上莲”农产品包装等。
此外,村里还输送优秀农文旅人才参加第三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将“心上莲”的故事搬上全国舞台,并吸引知名导演、音乐人、数字乡村运营官等驻村创作,创作了《心上莲》系列歌曲并拍摄MV。如今,村里首批培训的新媒体数字新农人已达60余人,他们用镜头记录乡村美好,宣传闽清礼乐文化,也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新渠道。
村唱破圈
从村民舞台
到“流量高地”的蝶变
一场村唱,不仅让新村村的村民找到了精神归属,更成为撬动乡村产业的支点。
2023年,首届“心上莲村唱”活动举办。新村村以村唱为载体,让村民当主角,赛事奖品是本地土特产,专家现场指导提升唱功。随着活动升级,村唱引入市场化运营,由专业公司策划赛事、打造IP。2024年,村唱活动吸引17个村庄参与,让村唱成为游客来闽清的一个理由。截至目前,村唱个人赛已举办45场,相关直播视频观看量超15万人次。
村唱不仅是文艺活动,更是基层治理的“柔性纽带”。村民在共同参与村唱中增进感情,关系更加和谐。村唱还带火了村里的“夜色经济”,游客白天逛稻田、晚上听村歌,带动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
当前,新村村正计划投资200万元实施空中稻田、农夫集市、村唱舞台提升等项目,推出“一户一特色”,让游客走进村民家中消费。同时,新村村积极对接“心上莲创客中心”,吸引各类人才到新村村创新创业。
“村唱不仅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还解锁了闽清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闽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军辉表示,闽清是乐圣陈旸的故里,下一步将推广心上莲村唱作法,在全县举办百村村唱大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发展乐圣陈旸IP经济和网红经济,谋划启动“乐圣故里·中国村唱大舞台”等网红账号的打造,并培育乡村音乐才艺网红,促进“礼乐闽清·乐圣故里”“乐圣故里·中国村乐·闽清村唱”“‘梅’好闽清有好物”等IP和网红账号的打造,把闽清打造成国内具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的“流量高地”,推动闽清礼乐文化、乐圣陈旸文化IP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闽清产品、闽清好物线上曝光量和销售量,带动闽清一二三产业等多产业多行业联动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居民增收。(记者 林春长/文 郑帅/摄)
上一篇:福州推出稳岗就业创业服务超市
下一篇:鼓楼:延续开门红 冲刺双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