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城市地标。在这里,多维赋能正不断构筑起强大的磁场。通过创新的产业融合与政策支持,吸引着各方资源汇聚。在两岸融合的道路上,鼓楼迈出了坚实的新步伐。它以开放的姿态,搭建起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促进着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无论是传统艺术的传承,还是现代科技的碰撞,鼓楼都在以独特的魅力,引领着两岸走向更紧密的融合,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低空飞行器掠过古厝群落,数字浪潮澎湃郊野福道,资本脉动融入坊巷肌理……在鼓楼3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的厚重与创新的炽热激烈碰撞。
2024年,鼓楼GDP突破3144亿元、居全省31个城区首位,上市企业、总部企业、平台企业数量在全市领跑。去年以来,鼓楼坚持“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招商,共引进招商项目281个、总投资953.93亿元,其中超30亿元重大项目6个。
承千年文脉,聚四海群商。这片被誉为“省会心脏”的热土,正用产业前瞻力、载体创造力、服务亲和力、两岸融合力,多维赋能高质量发展,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
五四路金融街。
产业聚商 前瞻布局立体矩阵
“在地方政府全方位支持下,我们加速构建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在五四路福建外贸大厦,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分公司正激活八闽大地的绿色发展动能。
落地一年来,国家管网福建公司推动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等省级能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投产,实现闽东地区管道天然气“零”的突破。
通过扩大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国家管网福建公司助力福建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及节能减排。“截至2024年,国家管网已向福建省输送天然气突破10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13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5.5万吨、粉尘724万吨、二氧化硫1460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4400万公顷。”相关人员说。
作为行业上下游的“纽带桥梁”,国家管网福建公司还与政府部门、企业、用户携手,绘制福建天然气市场发展蓝图。
福州软件园。
产业兴则经济强。实施“优二强三”战略的鼓楼,已形成金融、科技、商贸“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海洋经济、人工智能、光电信息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其中,低空经济是一片充满潜力的新蓝海。2022年起,鼓楼抢抓产业风口、政策窗口,站位全市打造低空数字经济产业化项目,实现多个全省率先: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成低空示范场,开辟定制航线,首发常态化低空医疗航线……场景开放与产业落地互促共进,带动产业发展从平面走向立体。
抢滩新赛道的同时,鼓楼从“招企业”转变为“引产业集群”,高标准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如今,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建成公共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73家;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吸引涉海企业88家,高标准打造院士科创中心,累计举办赛事活动超70场;新能源科创中心汇聚企业84家,福州大学低碳综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等平台落地见效。
朱紫坊基金港。
载体强商 楼圈园厝筑巢引凤
听障朋友也能像普通人一样即时对话?近日,在“福州助残月”启动暨“春天计划”品牌发布仪式现场,“中启手语通”架起一座特殊的沟通桥梁。
“这个翻译得非常精准!”听障人士欧先生向着屏幕中的“数字人”打手语,“中启手语通”实时转化为语音,不少围观群众因此“看懂”了手语。
“中启手语通是利用DeepSeekAI技术、基于大量手语数据集训练构建的智能无障碍沟通平台。”中启联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辜俊杰说,中启手语通在复杂场景下也能保持90%以上的翻译准确率,已应用于部分酒店、医院和政务中心。
融之医体医学健康中心。
中启联信是入驻福州软件园不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成为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与AI技术落地的行业引领者。“我们此前一直在北京开展相应的研发,通过数字峰会与鼓楼结缘。”辜俊杰说,福州软件园不仅提供了完善的服务配套,还打通上下游供应渠道,是名副其实的“数谷”。
土地资源有限的鼓楼,如何筑巢引凤?楼、圈、园、厝四大特色载体,正积极抢占产业集聚“主阵地”。
楼:全区280座商务楼宇中,税收超千万元的112座,超亿元的23座,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标杆城区”。
圈:重点培育东街口、万象城两大百亿商圈,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品牌首店412家;地铁经济联动“香格里拉中心—冠亚商圈—八一七北路沿线—东街口商圈”,形成市中心“L形商圈消费格局”。
园:福州软件园形成“3+1”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光电芯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服务),培育30个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技工贸总收入达1850亿元。
厝:朱紫坊基金港在传统历史街区中植入金融业态,打造了全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基金集聚区,资管规模超2000亿元。
通过地上地下联通扩容、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虚拟现实融合发展、总部分支双向互动,鼓楼不断升级平台载体,推动科创能级与内生动力双提升。
鼓楼区在全省首发常态化医疗多场景航线。
环境留商 优化服务厚植生态
“过去要跑遍10个区县,耗时半年才能办完的事,现在跑一次就能搞定。”一次性办妥22个网点经营者变更事项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综合办事人员郑芬赞不绝口。
这得益于鼓楼推出的“一线处置+一类事高效办”服务方案,企业只需在一地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办理多项相关业务。
“连锁经营类的企业在办理各类审批事项时,往往面临办理时间长、办理材料多、地域跨度大等问题。”鼓楼区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人员雷宇说,该中心发挥企业“一线处置”工作室作用,实行集中受理,整合审批事项,与各地审批部门协同作业,提高办理效率。
五一广场。
“多地跑”变“一地办”,是鼓楼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创新实践。近年来,鼓楼不仅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还推出在线咨询、远程视频帮办等服务,全面打响“政务易办”品牌。
高效服务是最好的推动力,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多亏鼓楼法院的‘案后复诊’,我们补上了合同管理漏洞。”谈起最近的经历,鼓楼区一家物联网企业的法务主管张女士心存感激。
审结该企业经历的客户拖欠服务费诉讼后,鼓楼法院并未止步,通过“案后复诊”机制深入企业排查隐患,开出“法治药方”。“法官不仅提示我们强化合同意识、控制履约风险,还指导我们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大大提升了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张女士说,这种“抓前端、治未病”的做法让企业避免了同类纠纷的重复发生。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鼓楼还持续深化“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接待日”等机制,点对点送政策、实打实解难题。优质的营商生态体系,助力企业在鼓楼的创业沃土上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鼓楼区政务服务中心。
两岸融合 打造台青创业热土
近日,64岁的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黄女士在融之医体医学健康中心(省体旗舰店)收获惊喜——运动16天后,收缩压下降15mmHg。
“科学运动是良医,是防治慢病的多效药。”融之医体联合创始人张颢腾说。来自台湾的他从事健康行业20年,集结了一支由医学、运动科学、营养和康复专业人才组成的两岸团队。去年11月,在国际院士科创中心的牵线搭桥下,张颢腾与团队来到福州,联合鼓楼区国投集团打造了全省首个数字体卫融合示范基地。
走进融之医体医学健康中心,健康筛查及风险评估区、体适能评估区、运动表现评估区、医学健身区、医学运动治疗区及运动营养区等功能区域有序分布。在这里,台湾团队自主研发的体适能一体机、肌少症诊疗系统等设备,就是探索身体奥秘的钥匙。
“我们希望通过精准的健康评估与科学的运动处方,帮助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张颢腾说,今年将以科技赋能、服务下沉的方式,扩建多个社区嵌入式分中心,“我们相信,医学与运动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成果展示。
今年,鼓楼持续打造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热土,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走在前、作示范——
经贸合作深化,举办“政金助力·助企扬帆”活动,面向台商台胞开展政策宣讲、金融对接及项目路演,推动台资项目精准落地。
社会融合突破,邀请台湾建筑设计团队参与鼓楼区总医院闽台融合专区建设,推行“台胞医师服务台胞”模式,优化台胞医疗保障。
就业创业提质,以台青需求为导向,升级“台青第一云家园”等创业基地,丰富亲子游乐、餐饮美发、技能培训等业态供给,提升入驻台企的市场竞争力。
当千年文脉与创新浪潮交融,当特色载体与政务服务共振,鼓楼持续招大引强,以“首善之区”的使命担当,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奋勇争先。(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图片由记者池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