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校残疾青少年迎来了全新的竞技平台。这一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在这个平台上,残疾青少年们可以参与各种竞技项目,无论是体育类的如轮椅篮球、盲人足球,还是智力类的如围棋、象棋等,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通过参与竞技,他们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能力,更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竞技中收获自信与快乐,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由省残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省中小学残疾人田径运动会11日在福州闭幕。
本次运动会创下“两个第一”:首次实现省级残疾人单项体育赛事零的突破;首次为中小学残疾人量身定制竞技平台。赛事严格对标世界残奥田径委员会、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最新规则和分级规定,根据视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三类残疾类型,细分为甲、乙、丙三组(按年龄细分),设置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垒球等项目,全面涵盖田径基础大项。
记者获悉,来自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124名在籍在校中小学生(含中职生)选手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福州队、漳州队、泉州队、龙岩队、莆田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组委会还评出了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运动员、裁判和优秀志愿者。
赛场上,年龄最小的丙组选手仅7岁,运动员稚嫩的脸庞上却写满坚毅;视力残疾运动员佩戴眼罩、专注听令起跑;听力残疾运动员通过手语裁判指令调整状态;肢体残疾运动员在奔跑中展现不屈意志——他们用行动诠释“逆风飞翔”的勇气。漳州代表队的张明智同学说,能和全省的小伙伴同场竞技,“让我更有勇气挑战自我”。
据悉,福建现有在校残疾中小学生3万余人。主办方表示,本次运动会是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和“六一”国际儿童节进一步浓厚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下举办的,旨在从全省中小学残疾人中发掘体育后备人才,为福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何祖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