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在榕盛大举办。榕城之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此次活动,两岸同胞齐聚一堂,共同探寻船政文化的奥秘。船政学堂的历史见证,在交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仿佛时光穿越,让人们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与拼搏。两岸船政文化的交融,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两岸同胞的心灵。通过展览、研讨等形式,大家深入了解船政文化的精髓,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共鸣。这一活动,不仅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更让船政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续写着两岸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海峡论坛·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在榕举办
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拉开帷幕
7月1日,作为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的“海峡论坛·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这也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之举。交流活动为期3天,海峡两岸船政专家学者、船政后裔、台青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两岸专家学者共同启动“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这标志着船政抗战时期历史遗迹的调查研究正式拉开帷幕。
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现场。记者 欧阳进权 摄
福州在台湾光复中贡献大
本次交流活动以“向海图强 共守家园”为主题,通过深入研讨、实地参访、成果展示等形式,共同聚焦两岸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共守家园的抗战史,挖掘抗战中的船政故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提升两岸船政文化交流品牌影响力。
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创建船政,建立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科技能力最强的造船产业基地,创办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培养出严复、詹天佑、邓世昌、刘步蟾等一大批军事、文化、外交人才,衍生出近代众多著名海军学校,成为我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职业教育的发轫地。19世纪末,沈葆桢推动了台湾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发展,对台湾近代化产生奠基性影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船政及其系列海军学校培养的海军官兵参与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敌后布雷游击战等一系列战役。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后,船政系列学校的历届毕业生被派往台湾及澎湖列岛,有的参与对日本海军的受降工作,有的参与对日本海军的接收工作,有的前往台湾的马公、基隆、左营等造船所任职,还有的参与台湾重建,为基础设施和工农业发展作出重要作用。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多年来持续组织开展抗战纪念考察及黄埔军校纪念活动。他表示:“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资产与民族机遇。福州在台湾光复的整个历程中贡献非常大,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铭记。”
船政抗战史迹调查启动
活动上,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原省方志委编审陈名实,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台湾历史学者、作家徐宗懋,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共同启动“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船政历史传承机构的马尾造船所、海军学校、勤工学校,都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大迁徙。这些机构或是保存船政制造的火种,或是坚持海军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抗战时期,船政相关机构迁徙涉及福建省内多地,以及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江苏、上海等省市。此次‘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旨在充实船政历史研究,丰富船政文化挖掘。”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
参会的“海容”号巡洋舰电机军士长陈泰亮外孙杨思慈深受感动。他说:“1937年9月的江阴保卫战中,我外公所属的‘海容’号巡洋舰,与‘海筹’号、‘海琛’号两艘同级巡洋舰一起奉命沉江,参与构建江阴阻塞线,阻止了日本海军沿江进攻南京,为抗战立下功劳。今天,我们更要牢记抗战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战先烈,学习先辈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台青代表探访闽都文化
在开幕式主旨演讲阶段,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分别作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甲午后国人收复台湾的思想探索》《福建船政与清末台湾全图的测绘》《访查乙未抗日台南战场遗迹》《从海权抗争到民族觉醒——中山舰与福州船政的抗战精神传承》《心存家国身为客——甲午宿将萨镇冰抗战时期的四川之行》《向海图强:抗战胜利前后的海军重建与台湾相关接收工作》《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历史照片的制作》的主旨发言,深入探讨船政对台湾历史文化的影响。
此次活动将举办八场平行活动,包括“共同弘扬船政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交流、“船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学术交流活动、“文化创新思潮的碰撞”船政青年圆桌对话活动、纪念沈葆桢诞辰205周年座谈会,以及“发轫·发展·发扬——船政职业教育研讨交流”等活动。7月1日,中华卓越青工总会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团、台湾高雄南岛舞协会、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团、船政后裔等到中国船政文化园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进行了参访研学,台青代表近距离感受闽都文化魅力。(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傅雪辰 吴丹红 毛淑文)
下一篇:手作公益课等你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