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会客厅迎来了濮存昕,这位艺术大家在英雄故里演绎着深深的家国情怀。他以精湛的演技,将英雄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仿佛让人们穿越时光,亲身感受那激昂的岁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濮存昕用他的艺术魅力,唤起人们对家国的热爱与敬重。他的每一次演绎,都像是在诉说着英雄们的奉献与牺牲,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他的家国情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的道路,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本期嘉宾
濮存昕 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他在话剧、影视领域成就斐然,成功塑造了《李白》《林则徐》《茶馆》《哈姆雷特》等话剧中的众多经典舞台形象,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其主演的影视作品《英雄无悔》《一轮明月》《洗澡》《推拿》等广受好评,凭借精湛演技获得华表奖、金鹰奖等。
濮存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日前,当濮存昕饰演的林则徐在福建大剧院的舞台上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台词时,台下观众的一腔爱国热情被瞬间点燃,还有不少观众悄悄拭泪。
原创话剧《林则徐》再次回到英雄故乡福州演出,恰逢林则徐诞辰240周年,这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这座城市精神传承的最好诠释。
濮存昕在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上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传神表演
让观众眼眶湿润
“福州的老百姓对林则徐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剧场演出,会让我们感受到观众的反响。这部剧是我们与观众共同创造的。”濮存昕这样描述他在英雄故乡演绎林则徐的特殊体验。
这已是他第二次在福州演绎林则徐,距离2019年的首演已过去六年,但他对角色和这片土地的感情却愈发浓烈。
话剧《林则徐》根据林则徐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到被诬罢官、思索图强的历程,围绕林则徐与妻子、道光帝、王鼎、琦善等重要人物的矛盾冲突,用戏剧手法塑造了一个“数百年始得一出”的伟人。
大幕拉开,舞台上黄河长江的意象与淋漓墨色相互交融,立即将观众带入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濮存昕用极具张力的表演,将这位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民族英雄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虎门销烟时的坚毅果敢,到被诬罢官时的悲愤交加,再到流放伊犁仍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情。
当舞台灯光渐暗,倾斜11度的台面上,濮存昕饰演的林则徐以蹒跚却坚定的步伐艰难前行。剧场内的观众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一位民族英雄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
“圣上弃林,林岂敢弃中华!”当这句掷地有声的台词在剧场中回荡,不少观众的眼眶已然湿润。令人动容的是被诬罢官那场戏,濮存昕用颤抖的双手和嘶哑的嗓音,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林则徐展现得淋漓尽致。
福州观众也用最热烈的方式回应着这部作品。不仅场场爆满,掌声雷动,演出结束更是掀起讨论热潮。
观众的热情、福州欣欣向荣的风貌让濮存昕非常感慨。提起剧中晚年林则徐的独白“则徐之身后,乃是我中华图强求索之路”,他对记者说:“今日中国之富强,正是林公毕生所愿。此次是第二次来福州演出,以后还要来第三次、第四次。”
濮存昕饰演的林则徐。记者 林双伟 摄
严谨创作
再现林公风骨
“每次演出前,我都得提前‘踩点’。”这次在榕正式演出前,濮存昕在福建大剧院彩排了好几次,始终保持着对角色最初的敬畏与探索欲。
在深入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濮存昕对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的英雄往往具有向死而生的气概。他特别提到一位作家朋友的建议:“朋友认为我之前的演绎中,赋予林则徐的情感过于丰富,应该更突出其‘硬气’的一面。”
对此,濮存昕坦言:“我本性温和,表演时习惯从自身性格出发,因此不自觉地融入了较多抒情和诗意的表达。这个建议让我重新思考角色定位,最终调整了表演方式。”
这种调整让角色更加立体。“人们熟知虎门销烟,但林则徐的贡献远不止于此。”濮存昕特别强调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著作编撰《四国志》,并嘱托魏源完成《海国图志》的细节。“他做的事情,不仅仅是禁烟,他还是个有识之士。”这一视角的拓展,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具思想深度的林则徐。
谈及表演难点,濮存昕认为最富挑战性的是如何将林则徐的坚定信念与人性的温暖完美融合。“虎门销烟后的那场独白特别打动我。”他回忆道,“面对滚滚浓烟,我不仅要表现他的决心,更要展现一个真实的人在重大历史时刻的复杂情感。”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使得舞台上的林则徐既有英雄的伟岸,又有普通人的温度。
对濮存昕来说,扮演林则徐的过程,始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的学养来自台词、来自创作经历。演戏是我在塑造角色,其实也是这些角色在塑造我,我必须懂他们,在一定的创作空间中适度地去成为他们。”
濮存昕在福建大剧院与福州剧迷互动。记者 林双伟 摄
传承精神
英雄故乡展中国气质
濮存昕是中国出演莎士比亚戏剧最多的男演员之一,他也在舞台上塑造过李白、曹操等中国角色。“我们一直在探讨话剧的民族化,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表现中国故事、中国情怀、中国气质、中国品格,《林则徐》就是这样一次尝试。”
虎门销烟的壮举让林则徐成为历史课本里的民族英雄符号,而话剧《林则徐》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见英雄灵魂的窗,创作者通过发掘演绎我们“熟悉的陌生人”,让这位英雄能够以更加有血有肉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更好地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福建省歌舞剧院院长曾宏艺说:“从林则徐到严复,敢为人先、开眼看世界的精神始终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气质。”
濮存昕特别提到剧中的唱词让表演者设身处地,对角色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公无渡河’是劝君子不要冒险渡河,但真正的英雄却是‘公竟渡河’——明知危险仍勇往直前。”在他看来,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被诬罢官、流放伊犁,却依然坚持开凿坎儿井,这种精神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养分。
“当代人的困惑、愁苦、不甘,先辈们早就经历过,也写在了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作品里。”濮存昕说,演绎林则徐让他体会到虽然时代变迁,但面对困境时需要的人格力量是相通的。他期待年轻观众能从林则徐身上汲取力量,“也许现在的年轻人还未遇到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但当困境来临时,希望这种精神能成为指引。”(记者 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