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食品产业园,曾经的闲置土地如今华丽转身成为“黄金地块”。曾经的荒芜在规划与投入下焕发生机,先进的基础设施如同一座座坚实的基石,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搭建起广阔平台。闲置土地被精心规划,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吸引了众多食品企业纷纷入驻。这里汇聚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高效的管理模式,使得食品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闲置土地的变身,不仅为闽侯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黄金地块”成为了食品产业的璀璨明珠。
闲置土地变身“黄金地块”
——探寻闽侯食品产业园低效用地再开发经验
记者13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福建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公布全省第三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闽侯食品产业园低效用地再开发案例入选。闲置土地“重生”,背后有何秘诀?记者为你揭秘。
夏日榕城,激情似火。13日,在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现场,钩机、推土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数十名建设者紧锣密鼓地进行管沟开挖、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施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这片曾经杂草丛生、闲置多年的“沉睡”土地如今焕发新生机,摇身变为“黄金地块”,将成为辖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位于闽侯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200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行业类别为食品制造业。该地块于2013年10月出让给福建某机械有限公司,因原项目业主产业周期迭代、经营不善等,无力推进开发建设,造成土地闲置10余年,一度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境。经过重新出让,该地块规划建设36栋厂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达29.7亿元,建成后容积率将提升至1.83,建筑密度提升至45%,总建筑面积达12.76万平方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块以“腾笼换鸟+土地复合利用”的运作形式,对已出让低效土地进行资源有效整合,自然资源部门与原业主解除土地出让合同,并对原地块重新规划后挂牌出让,以此确定新的土地开发主体,为地块后续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奠定坚实基础。此外,综合地块优势,相关部门探索多元产业结构,多方学习、多向融合,点对点对接,打造复合型新型产业园区,提供多种政策保障,努力实现政企双向奔赴。
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确保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闽侯县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审批环节,主动指导前期工作,组建审批专班,实行“一次申请、一窗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极大程度压缩审批周期,一次性为企业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筑施工许可证等8张证书。得益于“八证齐发”的极速审批,项目从立项到发证用时不到1个月,较原审批流程缩短3个月,最大程度减少企业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目前,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以半年实现75%招商率、竣工验收前实现95%招商率的速度,吸引中华老字号品牌、省级非遗品牌以及全国著名商超和全国餐饮连锁机构的直接制造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入驻。该园区将成为闽侯食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一环。”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项目将于7月底完工,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与原低效空置用地相比,每年带来新增税收1300万元,有望为当地新增近3000个就业岗位。
聚焦源头直供、鲜链全城的优势,未来该园区将启用专业运营服务团队,联合入驻企业打造集研发智造、透明工厂、冷链仓储、食安检测、健康研学、直播直销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型产业地标,巩固闽侯食品产业链优势,形成有机联动的大健康食品产业生态。(记者 赖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