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短托养老正悄然破解家庭的“喘息之困”。许多养老机构开设了短托服务,让忙碌的子女能暂时将老人托付于此。老人们在这里能得到专业照料,参与丰富活动,缓解日常的孤独与疲惫。短托期间,老人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能与其他老人交流互动,丰富精神世界。这种模式犹如一根纽带,连接起家庭与养老机构,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同时,也让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与温暖,成为福州养老服务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灵活服务背后的民生温度,推动“养老”向“享老”升级
短托养老破解家庭“喘息之困”
提及养老服务,你是否只想到老人长期入住养老院?其实,现在很多养老服务机构还为有临时托养需求的老人提供短托养老服务。这种服务能够给忙碌的家属一个喘息的机会,因此也被业内称为“喘息服务”。福州的一些家庭就已经体验过这项服务,深切感受了它的便捷。
在福州城投·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医生、护士、护工共同照顾长者。受访机构供图
案例1
陈阿姨全托3个月
康复家事两不误
7月4日,75岁的陈阿姨结束了在鼓楼区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个月的托养生活,回到了华林路的家中。此时,她脚背的伤口已经痊愈,家中的翻修工程也在孩子的打理下接近尾声。“多亏了照料中心,孩子才没那么手忙脚乱。”陈阿姨笑着感慨。
4月初,陈阿姨由糖尿病引发的脚背伤口难以愈合,每天都要清创、上药。她行动不便,连鞋都穿不了,而家里又正在装修,环境嘈杂。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监工,还要照顾她,忙得团团转。后来听说社区照料中心有持证护士,可以按医嘱为老人护理伤口,陈阿姨便选择入住照料中心。
在照料中心,护工见陈阿姨腿脚不方便,不仅帮她坐浴,还把三餐从一楼长者食堂端到二楼。加上伙食费,陈阿姨每月仅需支付3800元。值得一提的是,长者食堂提供的餐食十分实惠,老人的伙食费每月800元,午晚两餐都是“一荤一素一半荤”,算下来一顿还不到10元。
案例2
陈小姐外婆日托半年
照护工作皆周全
回想起2022年,福州的陈小姐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帮助仍然充满感激。
那年,她年过九旬的外婆身患胃癌末期,身体干瘦。陈小姐由外婆带大,祖孙情深。但照顾外婆的重担几乎全落在她一人肩上,她还要上班,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一筹莫展之际,陈小姐想到了家旁边的台江区鳌峰街道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她与照料中心负责人商量,希望白天将外婆托付给照料中心,晚上自己下班再接外婆回家。这一请求得到了照料中心的同意。
白天,照料中心的护工负责外婆每两小时一次的管伺(胃管进食),并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陈小姐得以安心上班;晚上,陈小姐再将外婆接回家团聚。这种模式持续了近半年,每月费用3000多元,比雇请保姆的费用低。正是这“搭把手”的帮助,让陈小姐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也让外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悉心的照顾。
案例3
老年夫妻颐养百日
康养文娱悦身心
今年3月,83岁的朱奶奶因胸椎骨折接受了骨水泥注射手术。出院后,她必须静卧休养。由于家人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且朱奶奶又特别爱干净,她和老伴决定住进仓山区建新镇的福州城投·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计划住满100天。就像现在许多产妇选择去月子中心“坐月子”一样,他们也是看中了这里的专业照料和舒适环境,希望能安心康养。
颐养中心配备有医生、护士和护工。朱奶奶一入院,医护团队就对她进行了全面评估,护工们根据康复要求对她进行照护:前期需静卧时,每天定时帮她翻身、擦洗;之后慢慢协助她练习坐起、扶着助行器行走;在辅助进食、处理大小便等方面也做得细致入微。
此外,颐养中心还非常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设有适合老人的文娱活动和兴趣班。朱奶奶逐渐能走动后,开始学唱歌、打非洲鼓;她老伴则喜欢安静,常去画室画画。两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两人的住宿费、护理费、伙食费加起来,每月共计1.4万余元。100天期满时,朱奶奶康复得很不错。(记者 朱丹华/文 受访机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