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师生齐聚榕城,共同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讨之旅。他们齐聚一堂,满怀热情地探讨如何开发青少年研学课程。老师们分享着各自地区的文化特色与教育经验,学生们则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闽江的源远流长到台湾的风土人情,从传统工艺的传承到现代科技的创新,大家各抒己见,为打造富有特色、寓教于乐的研学课程出谋划策。这不仅是一次教育的交流,更是闽台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为青少年的成长搭建了一座宝贵的桥梁。
闽台师生聚榕城,研讨开发青少年研学课程
共研一堂课 讲好“两岸一家亲”
19日上午,“好年华 聚福州——两岸共研一堂课”两岸研学课程开发研讨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和平楼启动。
此次活动由团市委、市青联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活动依托“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的平台开展,以“跨越海峡的课程——两岸共研一堂课”为题,精心策划人文历史、海洋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丰富多样的走访实践行程。
主办方表示,希望两岸师生发挥各自优势,充分挖掘福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适合两岸青少年的研学课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两岸一家亲”的动人故事,共编一套浸润乡愁的课本,共育一批胸怀家国的青少年,共建一座跨越海峡的教育之桥。
19日,在活动现场,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文哲为10名两岸名师颁发实践导师聘书。两岸名师将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带来精彩纷呈的实践指导。随后,来自台北的吴老师分享解读“好好玩跨域主题课堂”课程开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汇报了学院研学品牌“木棉课堂”的成果收获和品牌下的《寻榕记》课程研发与实施项目的具体进展。两岸教师作“跨越海峡的课堂之‘老味道’”互动访谈,分享如何以青少年喜爱的古早美食为载体,激发两岸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文化根脉的思考探索。
启动仪式后,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组织两岸师生实践队,前往中国船政文化城、冶山春秋博物馆等地开展为期七天的走访式社会实践,分组研讨未来一年的研学项目规划,开展“木棉课堂”两岸融合专题研学课程开发设计,绘制研学地图,参与文创设计等活动。(记者 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