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碧血映长乐”,这是对抗战英烈的崇高敬意与深情缅怀。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无数英雄儿女奔赴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每一次的冲锋都饱含着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这些红色记忆,让我们铭记历史的伤痛,更让我们懂得和平的珍贵,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将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长乐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福州新区(长乐区)的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红色记忆,这里既是福建省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的缩影;这里的红色遗址、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里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其中,南阳的省委旧址、琅尾港的枪声、陈亨源的家国情怀,共同构筑起福州新区(长乐区)的精神高地。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史迹陈列馆。
南阳:省委驻地的战略之光
在江田镇南阳村的村口草地上,长乐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的门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面的每一个笔划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由160级石阶铺就的通往纪念园主雕塑的阶梯,宛如一条通往历史的天路,每一级石阶都似在轻声呢喃:这里镌刻着160名游击队员用生命书写的忠诚,每一块石头都浸透着他们永不褪色的信仰。
1944年8月至1945年6月,南阳村是中共福建省委驻地,当年福建省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虽然不到一年时间,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中共闽浙赣边区史》中评价:以南阳为中心的抗日隐蔽根据地的建立是成功的,斗争也是卓有成效的,完全没有辜负华中局所期望的“达到保存组织,保存干部,保存武装的目的”。
当时的省委旧址就在村头陈氏祖厅,如今已开辟为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史迹陈列馆,一件件图文和实物默默讲述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
南阳村与福清交界的大山名为九洞山,山上布满奇岩怪石,9条坑洞更是洞洞相通、坑坑相连。当年闽中游击队司令部便设在山上的岩洞间,最大的那个洞窟就是作战指挥室。当年敌人曾多次派重兵围剿九洞山,但因九洞相通,易守易藏,不曾被敌人攻陷过一次。当地人感叹:“撼山易,撼九坑洞难!”
长乐南阳红色景区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配套设计了红色路线“福建省委旧址—陈亨源故居—陈亨源主题公园—长乐革命史馆—长乐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革命烈士纪念长廊”。
“浩气长存”烈士群雕。
琅尾港伏击战:闽海抗战的辉煌篇章
在长乐革命史馆,参观者通过实物、图文能重温琅尾港伏击战战斗场景,结合VR技术更是可“亲临”战场。琅尾港伏击战是福州地区乃至福建沿海在第一次沦陷期间最成功最著名的一次战斗,参战游击队受到当时中共中央华中局的表扬和中共福建省委的嘉奖。
1941年8月4日,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田中岛中佐带日军100多人,从营前往蕉岭视察。陈亨源带领48名熟悉地形又机智善战的游击队员组成“敢死队”,分成3个战斗小组埋伏在预定伏击点。
当日21时许,敌艇进入伏击火力范围时,游击队员的机枪和步枪一齐猛烈开火。日军遭袭后,乱作一团。游击队员又果断接近敌艇,利用有利地形向其投掷手榴弹……战斗约半个小时即告结束。
从此,日军不敢擅离据点,汉奸走狗更是心惊胆战。随后,长乐抗日游击队发展到千人以上,长乐成为闽海抗战中心。
陈亨源:倾家为党的抗日豪杰
在长乐和闽中革命史上,南阳村人陈亨源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如今,他的故居仍屹立在南阳村,见证着他坚定的革命精神。
1901年,陈亨源出生于贫寒之家。他青年时在县城诊所当学徒,后在长乐、福清一带行医,目睹民众疾苦。其间,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陈金来,逐渐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9月,陈亨源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关闭诊所,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并以游医身份在福清、长乐交界地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41年,日军侵占长乐,陈亨源组建“福长抗日游击队”,在长乐、福清一带抗击日伪军。同年12月,他被国民党逮捕,遭受酷刑仍坚贞不屈。在狱中,他策反狱警,成功脱险。
脱险后,陈亨源带领队伍隐蔽在九洞山。1943年,他任福清中心县委书记,积极领导抗日反顽斗争。1947年,他担任闽中地委委员兼军分区副司令员,发动群众开展“三抗”斗争。1949年2月,闽浙赣游击队成立闽中支队,陈亨源任副司令员。在他的影响下,仅40多户的南阳村就有20多人参加革命,其中9人献出生命,包括他的堂弟陈亨光。
陈亨源一生倾家为党,妻子为躲避迫害流落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回;四个儿子中的两个为革命牺牲,一个在敌“围剿”中夭折,仅幼子幸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亨源任闽侯专署专员,但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50年8月病逝,年仅50岁。
“抗日驱伪名扬四海,反顽除暴威震戴云”,陈亨源墓碑上刻着的话语,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
福州新区(长乐区)的红色资源,是烽火岁月的刻痕,更是砥砺前行的火炬。在这里,历史从未远去,它正以鲜活的方式,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新的篇章。
(本文参考《福州红色人文系列丛书》《1941年,长乐琅尾港大捷》《长安久乐》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长乐时讯
7月初,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演员们带着经典保留剧目《梅玉配》走进航城街道筹岐村,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观看,现场气氛热烈。
7月11日,“一生长乐·郑和梦”主题活动举行,通过打卡儿童手工课堂、线上话题互动等环节,带领公众穿越时空,重温郑和船队的壮阔航程。
7月12日,长乐区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第二次换届大会暨“一县一桌菜”乡宴品鉴会举办,推出长乐状元宴、长乐地瓜宴等,邀请闽菜名厨参与,在充分保留地道风味的同时,不断创新呈现方式,推动闽菜技艺传承与发展。
长乐至宝
明景德镇窑蓝釉瓷碗
碗高6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5.3厘米。碗内为白釉,外侧为蓝釉。蓝釉色泽深沉,釉色纯净明亮,如蓝宝石般晶莹,光艳夺目。外底为圈足,内侧施白釉,圈足一周刮釉。
这件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的蓝釉瓷碗,是明代晚期外贸瓷器中的精品,反映出它有着广泛的海外市场,受到各国消费者喜爱。
(记者 陈坚/文 通讯员 陈登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