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故居成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生动讲堂
扬故居新声 传华夏风骨
林祝光在现场与小营员们交流。
林则徐后人林祝光来到现场,与小营员们深度互动;小营员们纷纷挑战自己,化身小讲解员,讲出自己心目中的林则徐……10日下午,林则徐故居成了生动讲堂,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开展的以“扬故居新声 传华夏风骨”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这里举办。
作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的配套活动之一,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开展的“寻踪林公在福州”系列主题研学活动,持续带领小营员们领略这位左海伟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弘扬闽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
王云倩向小营员们介绍林则徐故居。
实地走访 争当小讲解员
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乡,林则徐生于斯,长于斯,归葬于斯,他的一生与福州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福州留下了一系列与他相关的珍贵遗迹,其中就有林则徐故居,林则徐父母百年于此,林则徐晚年回籍养病亦居此。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在保护林则徐系列遗迹上做了大量工作。位于鼓楼区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本月将全面开放。本次活动选拔出的一批优秀小讲解员,将作为林则徐故居的志愿小讲解员,在开馆仪式举行后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
10日上午,小营员们在刘家大院集中听讲和训练。10日下午,他们来到林则徐故居实地走访,进一步巩固讲解知识。
故居内,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小营员们的目光。三进主院落布局规整,每一处建筑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来,跟我一起说‘请看上面的福寿牌匾……’”鼓楼区红领巾讲解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王云倩带领着小营员们在前厅的林则徐塑像前开启了讲解之旅。
小营员们在展厅内认真观看展陈。
馆内展陈通过林则徐对父母的事亲至孝、对家乡的深沉热爱等线索,串联林则徐回乡丁忧守制、晚年退养归田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生动展现林则徐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和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丰富了福州城市精神和闽都文化内涵。
王云倩带着小营员们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地熟悉讲解内容,不时纠正他们的讲解手势和姿势。讲到“林宾日、林则徐与《饲鹤图》”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时,王云倩邀请小营员们试讲,展厅内不时传出掌声。
小营员陈泫表示:“我来到这里,进一步了解了关于林公的许多知识。我在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可以更详细地对游客讲解林则徐的生平及其精神。”
“林则徐故居的保护修缮,不仅是对先贤的深切纪念,更是保护历史文脉的体现。”小营员余月瑶有感而发。
小营员们在展厅内认真观看林则徐生平介绍。
讲述故事 传扬故居新声
“同学们,你们去过三坊七巷的林则徐纪念馆吗?”
“去过。”
“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林则徐故居。”
“今天我跟你们讲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事,好不好?”
“好!”
10日下午,林则徐基金会名誉会长、林则徐第六代孙女林祝光来到小营员们中间,向他们讲述林则徐故居由来、林则徐疏浚福州西湖,以及林家家风家训等故事。
得知小营员们要参加志愿小讲解员选拔时,林祝光寄语孩子们:“林公一生最大业绩,一个是虎门销烟,一个是治水。西湖离林则徐纪念馆很近,有很多与林公有关的遗迹,如桂斋、宛在堂等,可以把讲解重点放在这些内容上面。”
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系列研学活动走进林则徐故居。
讲解活动结束后,小营员林诗沁、张馨月现场讲述故事,展示风采。
林诗沁说:“林则徐忠孝两全的故事,特别让我感动。林则徐任江苏布政使时,他的母亲去世了,悲恸的林则徐回到福州为母亲守孝三年。当时高家堰十三堡决口,江南10多个州县被水淹,皇帝下达旨意,要求他前往督工治理水患。他为了千万灾民的安危,身着素服,不加顶戴,终日奔走在泥泞的工地上,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林则徐用一生证明忠孝可两全、家国本一体。我们要学习他熔铸‘小我’于‘大我’的精神,孝亲敬老,做对祖国发展有用的人。”
张馨月说:“林则徐心系家乡,在福州做了许多很了不起的事情……当他得知闽县开设‘义塾’,专门招收贫苦儿童入学启蒙,便写下《闽县义塾记》。文章中,他认为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培养人才必须从儿童抓起。这让我明白,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无数先辈托起的希望。今天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应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这些解说,不仅介绍了林则徐的事迹,更有对他的精神内核的用心思考,让这种精神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记者 关志杰 周桃茂/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