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加速变革的当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先机?东南汽车城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用持续的技术革新作答。
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的机械臂。通讯员 李煜晗 摄
步入车间,智能制造的氛围扑面而来:机械手臂灵活舒展,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全程高效且稳定;一旁的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日计划量、目标量等关键数据,生产动态一目了然。
“我们的生产线已基本实现自动化,人工干预环节大幅减少,不仅效率提上去了,产品稳定性也更有保障。”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永奎介绍。
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是东南汽车城重点台资企业。1995年落地扎根以来,企业始终聚焦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专注于高强度车身钣金、金属油箱、方向机柱、离合&制动踏板等汽车零配件的研发与制造。如今,其生产制造水平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准,更拥有成熟的自主发展能力,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能源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技改是必然选择。”苏永奎坦言,面对行业变革浪潮,公司始终将技术升级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仅去年至今,公司已累计投入8000万元,重点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刚落地投产的汽车钣金生产线技改项目,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在车间的钣金生产区域,智能化生产设备在精密程序的操控下有序运转,机械臂快速精准抓取、组装零件。
“我们专门引进了百台高精度机械臂,改造后生产线效率显著提升。”苏永奎介绍,“原先1小时最多冲压300台零件,现在能达到500多台;人工配置也从7人精简至2人,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产品精度得到进一步保障。”
这份“技改热”还在持续升温。今年,企业计划再推进6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覆盖冲压、组装等核心环节。
“我们敢投敢改,离不开政府‘政策礼包’的实打实支持。不管是遇到生产协调的难题,还是申请技改补贴,政府都能及时响应、帮我们解决。”苏永奎说,正是这种政企“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让企业推进技术升级的底气更足、步子更稳。
一系列技改举措的落地,正持续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去年,公司产值达4.8亿元,在技改赋能下,今年预计突破5.5亿元。”苏永奎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在实现自身提质增效的基础上,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以更优的产能、更精的品质,助力东南汽车城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李煜晗 余圣建)
上一篇:人民日报评母婴室改育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