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六号线开通,拉近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距离。
30年前,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站在创造未来的新起点,发出迈向新世纪的宣言——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辐射闽东北,放眼全世界。
30年来,福州以弄潮儿之姿,勇立时代发展潮头,实现一次次跨越、一次次跃升。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市发改委始终以实干为笔,答时代之卷,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
数字峰会体验馆内,机器人与观众互动。
30年实力跃升
经济争先进位
“经济基础薄弱,起点较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不突出……”20世纪90年代,《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一针见血指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前瞻性谋划福州未来发展蓝图。
宏伟目标指引,一任接着一任干,今日福州已实现从经济总量“后排就座”到“全国20强”的历史跨越。自2020年首次突破万亿元、2021年重返全省第一,福州GDP五年间连续跨越5个千亿元台阶,2024年达1.42万亿元,综合实力、生产能力日益增强,迈向经济强市。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福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看结构,产业多元共兴,硬支撑更加坚实——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列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培育了万华化学、中景石化、申远新材料、天辰耀隆等龙头企业,形成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产能规模,实现丙烯全产业链的贯通。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024年115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全省占比超三分之一,数字经济规模超7900亿元,位居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第22位,位列全省第一。
福州新区。
海上福州亮点频出,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全国首个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投入运营,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母港一期码头完成验收。
看动力,创新活力奔涌,新引擎加速驱动——
创新平台支撑有力,形成“两核双廊十四片”科创走廊空间格局,闽都创新实验室建成投用,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福州分中心落地建设,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开始招生。
创新主体加速汇聚,持续打响“好年华 聚福州”引才品牌,开展“侨智汇”“榕博汇”等大型引才活动,累计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7万余人次、高技能人才近6.4万人次,吸引来榕留榕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近30万人,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解析福州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是民营经济支撑有力,撑起福州经济大盘。
民营经济一直是福州经济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已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投资、60%以上的GDP和税收、70%以上的二产增加值、80%的就业和研发投入、90%以上的企业数。
30年来,福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福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惠企利企政策举措,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
30年项目带动
打开城市格局
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不仅以国际化视野审视福州未来,也擘画了福州立足闽江口,辐射闽东北,放眼全世界的宏大格局。
蓝图指引,项目带动,福州沿江向海,不断拉开城市框架,跳出“三山两塔一条江”,跨向“七山两江一面海”。
2016年,地铁1号线通车,改写福州“地无寸铁”的历史;2022年,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拉近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距离。
东海之滨,海风烈烈,机器齐鸣。时下,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离投用通航越来越近。
1997年,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打开福州通达世界的“空中门户”。正在建设中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未来将与机场第二高速、滨海快线(F1线)、福莆宁F2线F3线构筑起立体交通网络,将机场的影响力延伸至闽东北,推动福州城市能级进一步跃升。
30年来,闽东北大地弦歌不辍,齐唱“山海经”。2021年,《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闽东北区域协调发展进入“同城化 同家园”新时代,省会福州引领带动,闽东北山海再奏新时代协作欢歌。今年上半年,237项福州都市圈重点协作项目完成投资847亿元,超序时进度5.4个百分点。
放眼世界,开放开发。福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项目不仅拉开城市框架,打开城市格局,也提升城市“质感”。
“纸褙福州城”蝶变为幸福宜居城,苍霞新城全方位提升改造项目多轮推进,曾经的棚屋区已经成为宜居的幸福小区。双龙新居等保障房项目建设让更多家庭实现“住有所居”。
把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内河整治工程不仅成功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实现水清河畅,沿河而建的公园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内河游更是成为福州城市旅游的靓丽名片。
让有福之州更加安全,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全线动建,“高水高排”工程全线贯通,在防御台风“格美”期间发挥拦排山洪作用,有效缓解城区内涝压力。
项目持续滚动,发展时刻不停。2016年起,福州“百日攻坚”“抓项目促发展”“项目攻坚突破年”等年度性项目攻坚系列行动相继开展,市发改委始终发挥牵头抓总职能,推动项目开竣工持续滚动,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福州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
30年改革深化
建设幸福之城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福州三十年向上发展之路,亦是三十年改革攻坚之路。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事窗口大幅精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国企改革步步深化,完成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制定完善董事会建设、市场化选人用人等制度,高质量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累计推出21批300项制度创新举措,全国首创114项,复制推广到全国25项、全省123项,5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229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改革为发展,发展为人民。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亦是一座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之城。
福州内河游十分受欢迎。
所谓幸福之城,就是关照人的生活,关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
教育,乃民生之本。福州加快推进教育强市,现有省市示范性幼儿园、省市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省一级达标高中等各类优质学校285所,全市280个教育集团覆盖1457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让群众有“医”靠,健康福州建设持续深化。福州在全国首创“集成化医改”模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立市第一总医院、市第二总医院,滨海新城综合医院、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市中医院五四北分院、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南院等一批市属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聚焦老有所养,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共建设养老机构168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家园)9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45个、农村幸福院1894个,已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记者 冯雪珠 图片由记者池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