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受理 全域推广
市人社局“三险合一”便民举措“满月”显成效
10日的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秩序井然。一楼新设的121至123号窗口前,不少市民正在排队办理业务。引人注目的是,这3个窗口的标识统一为“人社社会保障登记专窗”。
群众在“人社社会保障登记专窗”办理业务。
“填一张表、叫一个号、十分钟搞定,真方便!”刚刚办完企业参保登记的林女士向记者竖起大拇指。
8月1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养老、工伤、失业“三险合一”专窗服务模式,如今已满一个月。这项看似简单的窗口整合,背后却是市人社局以服务“加法”换取企业群众办事“减法”的又一生动实践。
一窗终结“往返跑”
三险实现“合一办”
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企业人员需要先到社保中心窗口办理养老、工伤保险,然后再到就业中心窗口办理失业保险,填两套表格,排两次队,耗费半天时间属于常态。
“过去我们公司办理社保增减员,至少要跑两个部门,如果材料不齐全或者遇到系统问题,一天时间就搭进去了。”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陈先生介绍。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市人社局依托福建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指导市社保中心、市就业中心将三险登记整合为“一个功能模块”,创新推出“一窗通办”模式。现在,申请人只需取一个号、到指定窗口、填一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增)减表》,即可同步完成三险登记。
记者在现场看到,窗口工作人员熟练地审核材料、录入信息、分类处理,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正在排队等候的办事群众鄢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最怕每月初来办社保,现在好了,一个窗口全解决,效率提高太多了。”
部门协同破壁垒
流程再造提效能
“三险合一”看似只是窗口的物理整合,实则是市社保中心与市就业中心两大机构从业务口径到经办流程的深度协同。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窗通办”,他们经历了多轮磨合:统一业务口径,打通受理、经办、审核全流程堵点;整合人员、设备、专线,实现“专人专窗专职”;对标省级“五级十五同”标准,对经办流程进行系统性再造。
“最难的是表格‘瘦身’工作。”市社保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原来两套表格中的重复信息剔除,保留核心数据项,最终形成现在的一张表。别小看这张表,它背后是十几个业务科室的协同攻坚。”
经过流程优化,三险登记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了60%,实现了“加速度”办理。“人社社会保障登记专窗”工作人员感受到了明显变化:“现在群众材料带齐了,基本上十分钟就能办完,大家都满意。”
“满月”成绩单亮眼
专窗办理缓解拥堵
运行一个月来,“人社社会保障登记专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满月”成绩单。
据统计,专窗日均取号量突破100件,承担了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就业窗口线下登记业务总量的80%,有效缓解了窗口拥堵问题。曾经排长龙的现象不见了,大厅秩序明显改善,成为攻克人社部门“厅局长走流程”中发现窗口积压排队重难点的优解方案。
“这个专窗设得太及时了!”刚创办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黄先生说,“我们这种刚起步的公司,人手紧张,办事最怕折腾。现在一次性能办完三险,省时省力,让我们能更专注于企业经营。”
政务服务中心导办台工作人员也感受到了变化:“过去经常有群众问社保和就业窗口分别在哪里,现在只需指引到专窗,咨询量减少了,群众也不会跑错地方了。”
试点领跑全域推广
打造人社服务新格局
“三险合一”专窗的成功试点,为我市人社服务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介绍,市人社局下一步将把专窗模式复制推广至各县(市)区社保、就业经办网点,打造“全城通办、就近能办”的人社服务新格局。同时,进一步拓展“一窗通办”业务范围,探索将更多关联业务纳入整合范畴。
“我们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互认。”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推动更多业务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服务的‘加法’换取企业群众办事的‘减法’和满意度的‘乘法’。”
夕阳西下,政务服务中心的大门缓缓关闭。工作人员开始整理一天的业务档案,专窗当天又办理了100多件业务,没有一件超时,没有一例投诉。窗台上的绿植在夕阳映照下焕发着生机,正如这项满月的改革举措,充满着朝气与希望。
未来,这里将继续以高效和便捷迎接每一位办事群众,而“三险合一”的经验,也将如涟漪般扩散到更多领域、更广地域,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便民举措带来的实惠。(记者 李晖 文/摄)
上一篇:反诈尖兵许群林 守护群众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