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积分存折”,存出社区治理新活力
——罗源凤山镇推广积分制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
“上次用积分换了肥皂和牙膏,这次试试保温杯!”近日,在罗源县凤山镇南门社区“积分超市”,65岁的郑奶奶攥着“积分存折”,正在货架前和老姐妹们商量着兑换什么奖品。
这个颇有人气的“积分超市”,是凤山镇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的密码。作为罗源县的老城区所在地,这里曾因居民参与治理意愿低、治理主体单一,陷入“政府干、群众看”的困境。如今,通过构建“文明积分”体系,凤山镇将抽象的文明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行动指南,让社区治理焕发出蓬勃生机。
凤美社区居民用“积分存折”在“积分超市”兑换礼品。(凤山镇供图)
从“旁观”到参与
居民热情更高
14日,郑奶奶积极参与了社区组织的灭蚊行动,她的“积分存折”账户里又多了3分。去年这个时候,社区网格员送来那本红色存折。“当时想反正闲着,就跟着去清理楼道杂物。”郑奶奶回忆道,当看到积分卡上变化的数字时,一种久违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尝到“甜头”后,郑奶奶主动投身社区活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遇到不会分类的居民,她耐心讲解;发现有人随意丢弃垃圾,她上前提醒。8月的家风故事会上,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勤俭持家”的小故事,又收获不少积分。
这种正向激励如同滚雪球般带来连锁反应。现在,她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拉着老姐妹们一起当志愿者。“在小区里散步,邻居们都会跟我打招呼了。大家经常一起参加活动,共同话题多到数不清!”郑奶奶说,她收获的不只是积分和奖品,还有更多的邻里温情。
“过去处理矛盾,社区干部要‘跑断腿’‘磨破嘴’。积分制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居民们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维护环境。”凤山镇党委宣传委员凌翔说。积分制在凤山镇辖区内的8个社区全面推行,鼓励居民们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让做文明事攒积分成为社区的新风尚。
从“独唱”到“合唱”
多方凝聚合力
走进凤美社区的“积分超市”,200箱菊花茶在货架上整齐排列,包装箱上“爱心捐赠”的红色标签格外醒目。“这是罗源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陈辉捐赠的。”社区工作人员指着捐赠登记册说,“除了饮料,他还送来了10床空调被。”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这样的模式让凤山镇的“积分超市”不愁“供货商”。据介绍,当地镇级财政划拨经费主要用于积分兑换所需的生活物资采购和日常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各个社区还与企事业单位、商家、社会组织等共建力量联动,鼓励爱心企业、商家捐赠物资作为兑换奖品。
积分能够换到的不仅有实物,还有服务。以南门社区为例,社区居委会对接辖区电器专卖店、长者食堂、理发店等9家商铺,将清洗空调、理发、餐饮等服务纳入积分兑换选项。社区也为爱心企业提供了宣传展示的平台,通过社区公众号、简篇等进行报道,提高商家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积分兑换清单上,一个名为“公益课堂”的特殊项目引人注目。这个源于凤美社区的创新举措,正成为助力不少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12岁的小萱(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父母离异后,这个内向的女孩总把心事藏在心底。外婆用积分兑换的暑期夏令营名额,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在素质拓展课上,我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小萱的眼睛亮晶晶的,“现在我还是县文明实践中心的小讲解员呢!”
从“管理”到“共治”
共绘治理新图景
积分制不仅激活了居民,也激活了党员和物业企业。
7月,强降雨来袭,闽凤社区党员黄志强在齐腰深的水中清理排水口杂物。社区党委随即在他的“积分存折”账户上记下3分。“这3分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黄志强说。
在凤山镇构建的“三维积分体系”中,党员积分管理是重要一环。凤山镇党委组织委员兰娟介绍:“我们为每位党员建立了个人积分账户,制度覆盖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党员,积分评定标准涵盖志愿服务质效、岗位职责履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多个维度,带动广大党员以实干让基层治理既有攻坚克难的力度,更有浸润人心的温度。”
物业服务也被纳入积分考评体系。镇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居委会、业委会等,每季度对物业企业进行多维考评,年终评定星级。高星级企业获通报表扬并可优先参评示范项目,低星级企业则接受针对性指导。
“存折里存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一个老城社区重新焕发的活力与温情。积分不是目的,而是培育文明习惯的种子,我们要把积分制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每个角落。”凌翔说,下一步,凤山镇将持续完善文明积分兑换运营管理,丰富积分获取渠道,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出力的可持续治理模式,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注入动力。(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
上一篇:以媒:以色列坦克已进入加沙城
下一篇:注意!国庆中秋购票4个关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