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管理+商协联动+银发力量
闽侯法院创新机制多元解“纷”
“原本以为要打很久的官司,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就解决了,还不用付诉讼费!”近日,拿到司法确认裁定书的借款人林某感慨道。
这是闽侯法院推动多元解“纷”、化解基层矛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闽侯法院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专业赋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更高效便民。
“商和首邑”商会纠纷调解联盟调解商事纠纷。
创新“三色管理”
金融纠纷一站解
“欠款我肯定还,但希望银行能给点宽限期……”面对调解员,借款人林某道出了难处。此前,林某因投资失败拖欠银行本息十余万元,银行催收无果后准备起诉。闽侯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向银行释明县综治中心的解纷优势,引导案件先进入综治中心调处。
案件很快被转至福州数字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闽侯分中心。根据“三色管理”机制,该案因有调解可能被标注为“黄色”,由银行业协会常驻调解员介入。调解员一边核实林某的还款意愿与收入情况,一边与银行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林某先行支付部分欠款,剩余款项分期偿还。当天,法官便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
据介绍,今年3月闽侯法院推出“三色管理”分级过滤机制,将逾期未达起诉条件、符合起诉条件有调解可能、无调解可能且无履行能力的金融案件,分别标注为蓝、黄、红三色,引导“蓝色”“黄色”案件进入行业协会前置调解,“红色”案件或调解不成案件则流转至法院立案,形成“调解—诉讼”闭环。截至目前,已引导分流案件647件,开展巡回审判、联席会商等活动9场次,化解金融借款合同纠纷171件。
强化商协联动
涉企纠纷商会解
“感谢法官和调解员,不仅解决了欠款问题,还保住了我们未来合作的可能!”某绿化工程公司负责人在签订调解协议时说。
9年前,该公司与某投资公司签订6份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完工结算后,投资公司拖欠近400万元工程款,绿化工程公司无奈诉至法院。
闽侯法院将其导入“商和首邑”商会纠纷调解联盟。承办法官与特邀调解员组成调解团队,法官负责厘清法律关系、释明诉讼风险,特邀调解员则结合商业惯例与行业现状,向双方分析长期诉讼致商誉受损、合作破裂的“双输”后果。经过多轮沟通,双方不仅就工程款问题达成一致,还对未来潜在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这一成果源于闽侯法院对涉企纠纷化解的精准发力。今年4月,该院联合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打造“商和首邑”商会纠纷调解联盟,并设立“会商厅”,聘请11名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商会代表担任特邀调解员。通过“法官释法+行业释规”双轨调解、“先行调解+司法确认”高效协同模式,为商事纠纷化解开辟“快车道”。截至目前,联盟已成功化解商事纠纷11件,标的额达713.36万元,调解平均用时仅38.8天。
发挥银发力量
疑难纠纷专业解
“公司突然让我们停工,还不发工资,我们该怎么办?”前段时间,12368热线接到某科技公司员工小王的求助。该公司因经营调整撤销部门,拖欠员工工资,10多名员工欲集体起诉。
考虑到案件涉及人数多、双方对立情绪强,闽侯法院委派退休法官调解员先行调解。调解员一方面逐一了解员工诉求,一方面与企业沟通。找准“痛点”后,调解员多次组织双方沟通协商,不到一个星期,员工与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
近年来,闽侯法院积极发挥退休法官银发力量,建立退休法官名册,根据专业特长分类管理,选聘优秀退休法官加入特邀调解队伍。部分调解员入驻院机关集约中心参与先行调解,部分派驻人民法庭开展“传帮带”,助力年轻干警与基层调解员提升解纷能力。今年初以来,已有3名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7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赵逍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