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还能开小餐馆,过上安稳日子。”近日,在市区一家小吃店里,店主余某麻利地招呼顾客,脸上笑容真切。谁能想到,这位对生活充满干劲的店主,曾因家庭破碎、女儿离世,一度对人生失去希望。余某的蜕变,是福州市曙光教育服务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深耕安置帮教工作的生动缩影。
福州市曙光教育服务中心承担着对福州市刑释解教人员实施过渡性安置、救助等工作。近年来,中心以党建工作为“红色引擎”,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安置帮教工作的强大动能,构建起“衔接规范、精准帮扶、联动高效”的工作体系,以制度的刚性守护与帮扶的柔性关怀,助力一个个安置帮教对象重新找准人生方向,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
为提升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中心党支部牵头打造“党建+业务”双提升平台,针对安置帮教工作“老大难”问题,组织党员干部集体“会诊”,共同探索工作新途径;每年联合高校、专业机构开展全市安置帮教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年度培训业务骨干400余人次。中心还发动基层党员加入帮教队伍,目前全市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队伍中共有党员238人,村(居)参与帮教的党员达2385人,形成“市-区-街(镇)-村”四级联动的“红色帮教网”,让帮扶力量延伸到每个角落。
“衔接工作是安置帮教的第一道关口,必须确保零误差、零脱管。”福州市曙光教育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守住帮教“第一道防线”,司法所把好信息核查关,切实做好预释放人员信息核查反馈,制定衔接方案,确保每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出监有人接、回家有人管。
“要不是你们一次次上门拉我,我早就垮了。”近日,帮教对象董某握住前来回访的中心工作人员的手,眼眶泛红。曾是银行职员的他出狱后因巨大的身份落差,一度情绪低落。中心工作人员开启“生命守护+专业整合+系统联动”模式,此后半年,每周上门陪他聊工作、谈生活,并协调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渐渐地,董某脸上有了笑容。如今,他给自己定下3年内购房成家的目标,每次见到工作人员,他都会主动分享生活进展:“我又攒了一笔钱,离目标更近了!”
在福州,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据统计,近5年来,福州累计开展走访帮教12.3万余人次,成功解除帮教2.4万余人次。(记者 赖志昌)
上一篇:晋安湖畔“草地电影”接地气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