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橄榄之乡闽清,记者近日见到了为每一棵橄榄树制作“身份证”的张孟兴。
“去年橄榄增产不增收,让不少榄农犯了愁,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让它们既增产又增收。”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张孟兴有多重身份:梅溪镇属集体企业梅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梅溪镇石湖村驻村第一书记,他还是闽清县首届“最美退役军人”。
闽清白河江自然村沿江一带,适宜可食用橄榄生长。这里出产的地理标志产品“檀香橄榄”和惠圆、灵峰等橄榄享誉海内外。张孟兴介绍,传统橄榄生产靠天吃饭,橄榄产品无法达到统一的品质和标准,产量低的年份,价格略有上涨,但销量也低,而大丰收年份,往往是低价竞争,增产不增收。
为提高橄榄附加值,今年4月,张孟兴主动请缨,全身心投入到橄榄提升、研发、溯源、运营工作中。他专门成立研发公司,撰写可研报告、注册商标、联系农科院……反反复复,多方协调,拿出当年在部队时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跑细了腿,磨破了嘴,办公室几乎整夜不熄灯,经过100多个日夜奋战,8月27日,第一批10万罐“梅邑福榄”橄榄露饮料研发成功。
“鲜食橄榄只是少数人喜欢,而且受橄榄果的品质、保存、运输、各地口味差异影响,生鲜橄榄销售极其有限,而橄榄汁制作的饮料,就可以售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张孟兴介绍,经联系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新研发公司决定在产品溯源(采用SOD管理系统)上下功夫,对每一棵橄榄树的光照、土壤分析、温度、湿度、风力、海拔等成长因素进行数字化实控,通俗地说,就是给每一棵橄榄树制作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采用SOD管理系统生产出的橄榄,就是拿到了高端市场的入场券,我国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对农产品准入门槛可不低,如果出口海外的话,‘科技背书’更不可缺。”张孟兴说。
如何提升橄榄附加值,更好地开拓市场?在张孟兴看来,应从三条路突围,一是蜜饯加工,增加新口味新品种,增强传统领域竞争力;二是研发橄榄饮料,突破口味局限,销售到大江南北及海外;三是发挥橄榄的保健功效,做成药材销售到医疗市场。
产品再好也离不开市场运营。张孟兴经过多方调研、论证、选址,选定闽清梅埔村947号的58亩水口电站闲置库房建设“中国闽清橄榄交易中心”,为橄榄种植户、经销商、加工企业等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易场所,目前已培训网络直播带货团队5场270人次。虽然繁忙的工作让张孟兴“忙得好像陀螺”,但作为一名党员,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带动农民增收,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梅溪镇纪委书记林惠萍表示,下一步将按照闽清县委“四轮驱动”惠民生的要求,重点对特色产业的政策、资金和技术保障进行同步监管,督促党员干部改进服务作风,强化村级“三资管理”,紧盯专款专用,认真检查村集体橄榄林的外包合同,清理违规外包、霸王长包、闲置不包,守好村民的“钱袋子”。(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张文 林文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