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丑,我不想跟你玩。”因为一双斜视的眼睛,宁德8岁女孩念念从小就成了小伙伴眼中“特殊”的存在。尤其是踏入小学后,同伴的排挤,让“治好眼睛”成了她心底最迫切的愿望。
女孩遗传斜视
还查出癔症性视力下降
“我们家是遗传的斜视,两个孩子一出生就是斜视。”在福州爱尔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病科副主任医师张文淑的诊室,黄女士说,今年25岁的大儿子,曾去医院检查,当时医生建议通过戴镜治疗,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效果甚微,后来便搁置了。念念是女孩,比哥哥更在意外貌,懂事之后经常看着镜子问我:“妈妈,我的眼睛能治好吗?”
一年前,黄女士带念念就诊一家大医院,医生制定了单眼遮盖、视觉训练等治疗方案,可坚持许久后,念念的斜视症状没有改善。后来医生建议通过手术矫正,但黄女士担心孩子太小,一直犹豫未决,直到念念哭着跟她说:“妈妈快带我去手术,我要变漂亮,想和大家一起玩”,她才终于下定决心。
经过详细检查,张文淑主任发现念念的双眼视力不佳,右眼0.3、左眼仅0.2,并且矫正也不提高,而从她毫无异常的视觉电生理(VEP)检查和眼底检查结果来看,视力不应该这么差。结合念念长期因斜视被排挤、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张文淑主任判断,可能是癔症性视力下降。“简单来说,就是长期的心理焦虑影响了视觉功能的正常发挥。”
张文淑主任为念念检查
为了缓解念念的紧张情绪,张文淑主任特意将她带到一间安静的空检查室,还拿出小礼物和她聊天,耐心安抚她的情绪。在念念逐渐放松后,再次检测视力,结果令人惊喜:双眼视力均恢复到了1.0的正常水平。
“跑偏”的眼睛回正
鼓励哥哥来手术
综合问诊及各项检查结果,张文淑主任明确诊断念念患的是“外斜V征”(又称 V型外斜视),且斜视度数较大,符合手术矫正的指征。张文淑主任介绍,外斜V征主要表现为外斜视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V状,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常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目前手术是治疗这类斜视的主要方式。
福州爱尔眼科医院斜视手术团队主任医师杨少华、副主任医师张文淑主任及主治医师丁璐欣医生共同为念念制定了严谨的手术方案,并顺利为其进行双眼斜视矫正手术。
术后第一天,拆开纱布的第一时间,念念看向镜子里的自己,昔日“跑偏”的眼睛回正了,她开心极了,立刻给哥哥打电话:“我的眼睛好啦,你也来做手术吧,我等你一起出院!”
在妹妹的鼓励下,原本对治疗早已不抱希望的哥哥当天就来到医院。张文淑主任为他做完检查后表示,念念因为年龄小,视功能尚未受损,通过及时的手术矫正,后续再配合2个疗程的视觉训练,能够逐步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但哥哥已经25岁,错过了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期(通常为6岁前),视功能受损已不可逆,手术虽能矫正眼位、改善外观,却无法恢复正常的立体视等视功能了。
尽管如此,哥哥还是决定接受手术。目前,团队已为他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位矫正效果良好。
张文淑主任与兄妹俩合影
张文淑主任提醒,儿童斜视不仅会影响外观,更会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导致立体视缺失、弱视等问题,还可能因外貌差异让孩子遭受排挤,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斜视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
上一篇:福州发放百万元餐饮消费券
下一篇:我国在北极冰区首次实现载人深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