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又逢国庆中秋小长假,人员流动频繁,探亲访友和外出旅行明显增多,伴随而来的是虫媒、肠道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
福州疾控(卫监)温馨提醒您:十月需重点关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同时也需要关注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预防以及节日假期旅行卫生。
特别关注
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蚊虫的密度变化受温湿度、降雨量的影响较大,温度20℃-30℃、湿度60%-70%最适宜蚊虫发育,十月份,福州气温仍较高,适合蚊虫生存,蚊虫密度高,且假期跨省、出境旅游增多,感染风险加大。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这两种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药。广大市民群众暂时还不能卸下防备。此外,国庆中秋期间,如在东南亚、非洲等境外旅游,需进一步防范蚊媒传染病感染。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二次感染患者,老人、孕妇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预防措施:
☑清积水灭成蚊:室内水培植物3-5天换水并冲洗容器和根部,可放灭蚊幼剂。定期清理饮水机、冰箱底部等隐蔽处积水。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需清理花盆、瓶罐等容器积水,闲置容器倒扣,储水容器加盖。可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或电蚊拍灭成蚊。
☑家里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上午6~9时和下午4~6时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白蚊伊蚊的活动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要外出,做好防蚊措施。
☑前往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返回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三红、三痛”症状,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史。
一般关注
手足口病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高发于6月龄到5岁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流行高峰主要为5-8月,南方地区在9-11月还有一个小流行高峰。
重点场所: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
预防措施:
☑ 勤洗手:洗手是最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方法,手足口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手足口病可通过飞沫传播。
☑ 勤晒洗:肠道病毒最怕的是紫外线和高温煮沸消毒。
☑ 勤消毒:环境、玩具、餐具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 接种疫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为肠道病毒71型引起,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上市。分为2针接种,接种年龄满6个月龄至5周岁之间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间隔至少28天。
诺如病毒胃肠炎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诺如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一般10月到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在此温馨提示,十月份需注意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
重点场所:
中小学、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食源性疾病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通常的症状包括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重点场所:
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要洗手,厨具餐具常消毒。
☑保持厨房环境清洁,防止虫鼠侵入。
生熟分开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刀具、砧板等用具生熟分开使用。
烧熟煮透
☑食物要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禽、蛋和海产品。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安全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
☑易腐食品应及时冷藏(5℃以下)。
☑冷冻食品不反复解冻。
安全原料
☑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鲜食材。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节日假期旅行卫生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国庆中秋假期,探亲、旅游等出行活动日益频繁。为切实保障大家在节日期间的健康安全,在此温馨提醒大家,外出旅游、聚餐聚会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好传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预防。
温馨提示:
☑一是要提前做好规划,做好防护准备,密切关注目的地疾病流行现状和相关部门健康风险提示。前往境外旅行的,要知道当地传染病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疟疾、猴痘等的流行情况,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防护。
☑二是要关注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根据当地的气温适当增减衣物。去往蚊虫较多的地区,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并喷涂驱蚊剂,早晨、晚上不要在草丛边长时间逗留。
☑三是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肉类、海鲜要彻底煮熟,水果洗净后再吃,不要喝生水。旅行中规律用餐,不要暴饮暴食,出汗多的时候适当补充一些盐分,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四是入住酒店的时候要开窗通风,检查床品是否干净、卫浴是否有异味,可以自带毛巾等贴身用品,或者用消毒湿巾擦拭常用物品来进行消毒。出门随身携带常用的药品以及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用品,做好物品的清洁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是返程回家后,如果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的地点和饮食情况,方便诊断和排查。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行前出现发热、咳嗽或腹泻等传染病相关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预祝大家过一个平安、健康、舒心的国庆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