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标之一,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记忆。在文庙修缮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文庙周边街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也有序推进。
记者2日从建设单位福州城投集团所属市城乡建总获悉,街区综合整治提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文庙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改造已完成,铺装成石板路的圣庙路更显古朴,已于假期首日开放通行。
文庙周边街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在有序推进。记者 陈暖 摄
圣庙路全长240米,位于八一七路与新权路之间,堪称片区路网中“咽喉要道”。它不仅是福涧新村等周边4个居民小区的居民出行路,同时也是一条上学路和就医路,是附近小学、中学的师生通行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救车辆通行的重要通道。
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圣庙路一改曾经的沥青路面,铺装成一条石板路。项目负责人介绍,改造提升过程中,路面采用约20厘米厚的仿古石板重新铺装,同时完善了盲道等设施,道路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原来行道树榕树的树根会拱起路面,造成路面不平整,影响行人通行,这次通过为每棵榕树量身打造树池,有效避免了这一现象。”项目负责人说道。
此次文庙周边街区整体规划,按照“打通一条道、融合文庙前广场、提升街巷景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的总体思路推进,为文庙及周边街区添气质、增颜值。
目前文庙主体与文庙前广场的联系,被车流繁忙的圣庙路“分割”阻断,实现二者的融合是街区改造提升的重点之一。因此,为目前通行文庙门前圣庙路的机动车辆,开辟一条绕行通道,成了后续改造提升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按照街区改造规划,文庙前广场“万仞宫墙”后侧,今后将开辟新建8米宽单向两车道机动车辆通行通道,八一七路往协和医院方向的机动车辆可经此绕行文庙门口圣庙路,助力文庙主体与文庙前广场实现有机融合。
据悉,改用石板铺装的圣庙路,将与文庙及周边景观保持协调一致。与此同时,圣庙路将根据文庙规制加强“官员下马”碑、庙前广场等节点塑造,增添相关文化装置小品,进一步提升街区的文化氛围。
记者了解到,以往,文庙的排水防涝能力存在不足。八一七路、圣庙路、文庙等三者之间存在地势高差,文庙处于最低洼区域,要是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文庙存在积水难及时外排现象。在此次改造提升中,项目开展“内外兼修”的排涝能力提升,按照“一用一备”的形式,在文庙的收水井安装排水泵,并通过铺设应急排水压力管和改造文庙周边路网的市政排水支管,在文庙面临积水难排时,可通过排水泵强排,提升文庙的排水防涝能力,保障这一文化地标的安全。目前,文庙排水防涝能力的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记者 李锦清/文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