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罗源八井村夜经济火爆。刘舒婷 摄
“揉泥、拉坯、塑形,孩子玩得不想走,还说要把自己做的小茶杯带回家当纪念!”5日下午,在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碗窑里陶艺馆,来自福州主城区的张女士正陪着孩子体验陶艺制作,分享游玩感受。这个国庆假期,八井村这座浸润着畲族“山哈”文化的小村,凭借非遗体验、夜经济新场景与山水风情,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处处洋溢着热闹的假日氛围。
走进八井村,畲族元素扑面而来,墙上绘着灵动的畲族图腾,特色建筑错落分布,浓郁的“山哈”氛围让人瞬间沉浸。“陶艺制作作为村里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之一,国庆假期前4天吸引近2000名游客。在馆内两名老师的指导下,游客们都能顺利地完成陶艺作品。”碗窑里陶艺馆负责人介绍,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亲手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还能触摸千年制瓷历史,陶艺馆旁边就是宋代碗窑里遗址。“我们就是想借着古窑址的文化优势,让游客在亲手玩陶艺的过程中,也能触摸到这里厚重的历史底蕴”。
八井村的游玩乐趣远不止陶艺体验。沿着村内步道往前走,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同样挤满了兴致勃勃的游客,图文资料、传统纹饰与文创产品,向游客展示畲族的历史。同时,在八井村凤鸣街上,畲族刺绣、编织等非遗技艺展示引人驻足,民族服饰写真馆前更是排起长队,游客们换上畲族服饰,定格假日美好。
丰富的日间体验,也让不少游客选择在此停留住宿。村中的畲乡里民宿,国庆期间早早就挂出了“客满”提示。“住在这里太舒服了,白天穿畲服打卡、体验非遗,晚上在户外咖啡屋听音乐、吃烧烤,感觉特别惬意。”从浙江自驾来此游玩的李先生放下手中的咖啡,笑着和同行伙伴分享感受。
随着天色渐暗,八井村的热闹非但没有减退,反而多了几分“多巴胺”的活力,村里精心打造的夜经济场景正式拉开帷幕。由4名本地音乐爱好者组成民谣乐队奏响轻快旋律,烧烤摊位飘出诱人香气,“畲家姑娘茶艺表演”展现优雅茶韵,“畲语点歌台”上游客争相点唱,味觉、听觉与视觉的多重刺激,让“畲风海韵”的活力扑面而来。
如今的八井村,既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通过夜经济、非遗体验等新业态焕发出勃勃生机。据统计,村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游客的到来不仅让畲族文化被更多人了解,更带动了民宿、餐饮、文创等产业发展,为村民们开辟了增收新路。(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