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这个串珠玉兔,是我和孩子特意为这次国庆和中秋‘双节’跳蚤市场制作的,卖得不错呢。”6日,心智障碍青年家长陈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一只精心串珠的玉兔,承载着心智障碍家庭的坚持与温暖守望,在中秋月圆时节诉说着关于爱与自强的故事。
陈女士是团市委“福州爱”服务特殊青少年自强成长计划帮扶对象之一,也是“福州爱”心智障碍家庭亲子手工跳蚤市场参与家庭之一。据了解,跳蚤市场公益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年,50余场义卖为17组心智障碍家庭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逾30万元。十年坚守的背后凝聚着各界浓浓的爱心,记者6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1日,“福州爱”心智障碍家庭亲子手工跳蚤市场在福州儿童公园门口火热进行。(小善公益供图)
初心缘起
为“心家庭”撑起一片天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主任郭兵认识了几位心智障碍家庭的母亲。“当时妈妈们希望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手工技能,实现‘以手促心’的成长。”经过深入调研,郭兵发现手工制作需要专注与协作,既能帮助家长缓解焦虑,也能增进亲子互动,让大家收获成就感。
很快,小善公益引进了手工串珠、绘画等课程,组织心智障碍家庭开展亲子共学。课程结束后,面对学员们制作出的大量手工艺品,大家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作品产生真正的价值。“能不能通过跳蚤市场进行爱心义卖?”有志愿者提议道。令人惊喜的是,首批作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没想到这种小东西这么畅销,让家长和孩子们的信心大增,于是就一年年坚持下来了。”郭兵说。
让“亲子手工跳蚤市场”步入规模化、常态化运作,离不开团市委的“福州爱”服务特殊青少年自强成长计划。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根据市委专题会议精神,团市委推出了“福州爱”计划,小善公益成为该计划核心支持单位,于是有了跨越十年的温暖约定,跳蚤市场足迹遍布三坊七巷、苏宁广场等城市地标。
十年坚守
搭建从课堂到社会的“心桥”
十年来,跳蚤市场已成为承载心智障碍家庭成长、理解与温暖的社区平台。对孤独症青年小祥和他妈妈胡女士来说,这个市场于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
“以前孩子在家容易焦躁,直到我们一起做手工。”胡女士说,为准备参与义卖活动,母子俩会坐下来,耐心地共同选材、配色、串珠。“这个过程让我们静下心来,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亲子感情也越来越好。”
跳蚤市场还帮助心智障碍家庭有了更广的社交。心智障碍青年家长刘女士在孩子确诊后,几乎断了社交,全身心照顾孩子,心里满是无力感。在跳蚤市场,她做的串珠作品因设计巧、做工细成了“畅销款”。“第一次卖出去时,顾客夸我手巧,说喜欢我的设计,这让我感觉我又成了有价值的人。”刘女士说,义卖收入不仅补贴了家用,更让她找回了自信。
十年来,小善公益不断拓展跳蚤市场,除了手工课,还免费提供生活、社交、运动等特教课程,打造了“家门口的两岸融合特教课堂”项目,获福州市“温暖榕城”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从技能培训到市场销售提供全链条支持,义卖所得100%返还,推动心智障碍家庭手工产品持续上新,从最初的串珠基础款,到刀马旦、手机链、节日主题文创等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跳蚤市场销售额稳定上升。
未来展望
盼更多场所成为“爱心驿站”
尽管跳蚤市场真正帮到了不少心智障碍家庭,但距离这些家庭的期盼仍有距离。郭兵说,最头疼的是场地不确定,作为定期公益活动,找到稳定、长期的场地支持让团队花费了很多心力。
“大型商场档期紧,公共空间申请流程复杂,我们常为下一场在哪办而焦虑。”此外,运营资金有限、志愿者流动,也是需要不断克服的难题。“但是看到家长因作品受欢迎而露出自豪的笑容,看到孩子一次比一次进步,看到合作方主动延长场地使用时间,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采访中,郭兵特别感谢福州儿童公园连续8年为活动提供宝贵的场地支持,成为跳蚤市场一个相对稳定的“家”。
站在新起点,小善公益对跳蚤市场的未来有着更清晰的愿景。“跳蚤市场能给合作商场带来更多的人流量和社会效益,我们期望有更多商场、公共空间向项目开放,让更多心智障碍家庭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劳动编织出更有尊严、更有希望的生活。”(记者 李白蕾 通讯员 饶麦淇)
上一篇:新榕语丝|点滴微光 汇成星河
下一篇:无人机光影秀点亮榕城团圆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