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 同心共振
福州新区(长乐区)全力打好新时代新“侨牌”
“侨”是长乐的特色,亦是长乐的优势。长乐籍侨胞遍布全球,成为长乐和世界连接的纽带。近年来,长乐区委统战部全面落实“大侨务”观念,聚焦发展所需、侨胞所盼、侨务所能,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让远方的牵挂化为发展的动能。
唤醒“侨厝”
让乡愁有枝可依
侨务工作如何开展?第一步,全面摸清侨情!
长乐区委统战部健全完善侨情数据库,持续完善动态更新机制。经过全面调查,长乐籍海外人员共有87万,分布在世界六大洲98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基本与长乐区常住总人口持平,侨胞总数位居全市第二。“海外乡亲中,新侨人口占比达90%以上。他们以美国为主要侨居国,其次是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日本、阿根廷等,多从事传统行业。”长乐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摸清侨情过程中,长乐区发现一个特殊情况:乡村众多侨屋闲置,日常维保成为海外乡亲负担,可与此同时,村子却苦于发展空间受限。这样的情况,猴屿乡尤为典型,全乡3.8万人口,其中3.3万是海外乡亲。村里的侨屋有3000余栋,闲置的占比超出50%。
侨情特殊,那就因地制宜!思路一转,矛盾化解。猴屿乡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鼓励华侨、在家侨眷侨属出租闲置房屋,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企业平台,让“空心村”蝶变为“产业村”。
“房子租出去,会不会就被收走了”“房子租了,我们回来住哪”“人在国外,如何签约”……面对海外乡亲的种种顾虑,干部们从侨屋修缮到活化利用,反复研究,完善流程——合同不仅对归属权、使用权进行了详细说明,还规定华侨每年有15天的房屋使用时间,可用于操办红白事、祭祖等事宜。与此同时,猴屿乡联合省侨联成立了华侨房屋保护中心,通过企业办公准入、文旅产业准入、公益展馆准入等方式,鼓励海外侨胞修缮祖屋、祖祠,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参与闲置侨房的盘活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已活化利用涉侨建筑61栋。
赋能侨路
让服务精准直达
6月,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长乐联络总部启用,华侨华人共叙乡情有了场所,长乐深化为侨服务有了抓手。
总部落成之后,成效马上显现——探索税收服务侨企侨胞新路径,9月1日,长乐区税务局主动走进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长乐联络总部“听侨声”。围绕搭建“侨税快道”、加强政策宣传等,侨企直言不讳诉心声,部门坦诚沟通宣侨策,氛围温馨而火热。
一言一语之间,提升为侨服务水平有了清晰方向——长乐区税务局将设立“税侨服务”联络点与“侨税专窗”,安排熟悉侨务政策的业务骨干,为侨企侨胞提供从政策咨询到业务办理的全流程服务。同时,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该局及时向侨胞侨企推送由福州市税务局编印的《“侨企侨资”税收政策指引》,实现涉侨税费政策的“精准推送”。
座谈之后,“侨声”还在回响。侨企侨胞联络群中,长乐区委统战部(侨务办)、长乐区税务局继续收集侨胞侨企涉税诉求与意见建议,及时响应并上报诉求。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长乐联络总部启用以来,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成为长乐“侨”见温度的生动缩影。记者了解到,总部由长乐区委统战部(侨务办)指导筹建,将长乐华侨博物馆二楼荣誉厅整合改造而成。“展厅以红、蓝为主。红色代表着党的坚强领导和长乐侨胞的红心向党;蓝色寓意着长乐侨胞遍布五湖四海和他们广阔的胸襟。”长乐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长乐联络总部的落成不仅是长乐侨界发扬传统、爱国爱乡、团结发展的崭新例证,更充分发挥“听侨声、宣侨策、引侨智、搭侨梁”四大核心功能,架设一座连接海内海外的桥梁。
深化为侨服务,长乐区突出“创新”。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长乐联络总部之外,长乐区委统战部还充分利用、不断拓展全省首家“侨海通”跨境视频服务平台使用功能。“我们联合重点侨乡,把握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庆契机,通过召开线上视频会议,进一步加强与华侨华人联络,通报情况、协调事宜、提供服务,强化沟通纽带,切实提升为侨服务实效。”长乐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涌动“侨力”
让反哺汇智成潮
丹心系桑梓,鸿雁归故乡。
猴屿乡猴屿张村康馨路1号的康馨大公园草木葱茏,是村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也见证着海外侨胞反哺桑梓的深厚情谊。
康馨园由侨胞张子霖先生捐建。“能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是件很幸福的事。”
张子霖的故乡情,深厚而真挚。几十年漂泊在外,让张子霖对祖国、家乡有着无比的依恋。在事业稍有成就后,他就积极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捐款,筹款兴建了猴屿小学、猴屿中学,以及乡间水泥道路、礼堂等,并倡导成立了猴屿学校奖学基金会,提升家乡的教育水平,促进家乡的经济、文化发展等。
像张子霖这样在外打拼的侨胞,心底总藏着一份柔软,那便是乡愁。只要家乡有需要,侨胞们总会慷慨解囊。据统计,近年来,长乐累计接受侨胞捐赠逾2600万元,捐赠资金广泛投入教育、医疗卫生、扶贫济困、文化体育等事业。(记者 林晗 蒋雅琛)
上一篇:抢位!图书馆里开“派对”